商人炒作下的犧牲品 被忽略的柴棺龜生存危機 | 環境資訊中心
生物簡介

商人炒作下的犧牲品 被忽略的柴棺龜生存危機

2017年08月30日
作者:陳添喜(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所助理教授)

最近的10年,台灣的淡水龜遭逢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其中食蛇龜盜獵走私議題成了眾所矚目焦點,但另一種族群現況更糟的物種——柴棺龜,卻經常被忽略。柴棺龜的保育困境與其生態習性及分布特性有關,現存族群分布的低海拔丘陵或台地環境,除了要有水生植物的淺水域,利用陸域環境頻度也很高,但這樣的環境與人類活動高度重疊,極易遭受非法獵捕,棲息地也常因土地利用形式改變或開發而遭受破壞,不易針對特定棲息環境進行有效保護措施。

這種龜的命運就如同牠「柴棺龜」或「赤米龜」的稱呼一樣妾身未明。赤米的稱呼應該與中藥材有關,被當成取代龜板正品的代用品特殊標記,早期台灣中藥材用的也幾乎是赤米龜板。以前,山區有不少水稻與雜糧輪作的「單冬田」,重新翻土引水灌溉的水田是柴棺龜的最愛,但由於新插的秧苗被爬過以後會浮起來,跑到田裡攝食、活動的柴棺龜並不受歡迎,下場常是被搬家,有些會被拿來餵母豬當營養補充品。

柴棺龜雖然總是帶著微笑,但野生族群的命運卻是坎坷,充滿著不確定的未來。

柴棺龜幼體。圖片來源:Skink Chen(CC BY-NC-ND 2.0)

柴棺龜幼體。圖片來源:Skink Chen(CC BY-NC-ND 2.0)

話術傳銷的犧牲者

柴棺龜沒什麼特別經濟價值,繁殖力不差,也不難飼養。被選為市場炒作標的,曾被認為是瘋狂舉動:沒有最終市場需求,飼養繁殖門檻不高,只是像老鼠會在封閉的養龜市場裡「傳銷」。而在炒作無力、龜價狂跌後,卻又被包裝冠上「石金錢龜」的商品名,價格與市場需求有如洗三溫暖般,又一飛衝天;但利用「話術」傳銷總要面對市場考驗,一年繁殖出800萬隻小石金錢龜後,龜價又狂跌,應該是回不去了。炒龜有成的典範在賺取暴利後的說法當然是「回歸理性、正常市場機制」!但即使是市場崩盤,被盜獵走私的龜也一樣回不去原來的棲地。

對岸大力炒作的石金錢龜其實並不是台灣的柴棺龜,而是分布在中國南方、海南與越南北部體型較大且體色較淺的「南石龜」;來自台灣的柴棺龜被歸類在「北石龜」的大青頭。但因為不管是南石龜、北石龜、大青頭、小青頭或是日本的八重山石龜,經過混養繁殖後都差不多,因此隨著暴利,就被盜獵、走私,無一倖免。

淘寶網上可找到石金錢龜的販售。圖片擷取自淘寶網。

淘寶網上可找到石金錢龜的販售。圖片擷取自淘寶網

對利用話術操作市場供需與炒作價格的投機客,用相同模式,從石頭、字畫、木頭、紅珊瑚、植物、動物……,只要是具有稀有性與話題性,都可以成為炒作標的。價格炒不動了,再轉換標的繼續炒作;但倒楣的是無辜的野生動物。尤其是屬於中度瀕危的食蛇龜與柴棺龜,有點少又不會太少的物種,是最佳炒作目標;像斑龜、中華鱉或金龜,人工繁殖數量多,無法操作市場供需,根本炒不動;過於稀有與高價的物種,也一樣沒有市場炒作空間。

曾全島分布到面臨威脅  柴棺龜在台灣

早期台灣許多文獻常敘述柴棺龜是全島性分布,但南部並沒有發現野生族群,零星個體應該是棄養、逃逸或放生個體。日據時期的記錄,在平地環境與常見的斑龜相較,相對數量不多。在中北部及東部的丘稜或台地環境,因耕作與民生用水需要,散布許多水生與岸邊植物茂密的蓄水埤塘與溝渠,是柴棺龜極佳的棲地。


散布許多水生與岸邊植物茂密的蓄水埤塘,是柴棺龜極佳的棲地。圖片來源:資料畫面。

但隨著土地與農業利用型式的快速改變,道路系統密佈切割,埤塘面積快速縮減,為了維護管理便利,垂直水泥堤岸取代原有土堤,環境條件愈來愈惡化。有別於台灣常見的斑龜,對環境干擾敏感柴棺龜,不斷往人為干擾較少的山區退縮。

現在雖然可以看到柴棺龜與斑龜棲息在相同的水域環境,但這兩種在棲地利用還是有適度區隔;在不少環境經過度水泥化的人為改造,少了水深的變化與多樣的岸邊植物,迫使牠們的棲地高度重疊,也導致另一種意外的威脅——種間雜交,柴棺龜與斑龜的雜交個常發現在被高度改造的水域環境。

水陸兩棲的特性  非典型水棲性淡水龜

柴棺龜並非典型水棲性淡水龜,偏好水生植物茂密的淺水環境,反而不喜歡開闊的深水域。較少利用上岸晒太陽調節體溫,多利用底泥、倒木、腐植土、植物根部所形成的溫度梯度維持體溫。冬天也會利用岸邊植物或倒木下方,甚至到鄰近森林底層或山溝,埋進土裡或落葉堆渡冬;而野生斑龜則沒有渡冬的習性。

柴棺龜有度冬的習性。圖片來源:陳添喜。
柴棺龜有遷移與度冬的習性。圖片來源:陳添喜。

因為淺水域水源不穩定,柴棺龜常會在不同水域環境間遷移,利用溝渠、暫時性積水或直接跨越陸域環境移動,有時移動距離會超過1公里。在柴棺龜的胃內也可找到蚯蚓或陸生昆蟲,顯示出牠們也會在陸域環境攝食。

柴棺龜的幼龜活動能力有限,極易被其他動物捕食,多利用相對安全、水源穩定的淺水環境;母龜也多在適合幼龜棲息的穩定水域附近產卵。利用無線電追蹤的方法也發現母龜與公龜會在每年4~5月回到水源較穩定的水塘,且具有很高的忠誠度;在追蹤的10隻個體中,有9隻於隔年回到原來的水池;應該與選擇在安全穩定地點繁殖、產卵有關。

產卵的柴棺龜。圖片來源:陳添喜。
產卵的柴棺龜。圖片來源:陳添喜。

在野外環境,柴棺龜的族群密度不高,很少超過50隻;多週期性在不同水域環境移動,很少在同一地點長期停留。鄰近可利用的水域環境距離愈遠,在陸域環境停留就愈久,移動距離也愈遠。但合適的棲地分布距離愈近,有移動通道、停留跳板串連,活動範圍就愈小,在陸域環境停留的時間愈短。

難或不難的保育課題

柴棺龜的分布範圍與與人類活動高度重疊,極易遭到盜獵;棲息利用水生與岸邊植物茂密的淺水環境,極易被破壞消失。而渡冬與遷移所利用的陸域棲地,又常被忽略。水陸兩棲的生態習性,造成牠們成為被路殺的常客。許多族群在附近新闢或拓寬道路完成後數年內,常會完全消失。

柴棺龜腹面。圖片來源:陳添喜。
分布範圍與人類活動高度重疊、又面對獵捕壓力的柴棺龜有如腹背受敵。圖片來源:陳添喜。

只要非法盜獵的威脅可以解除,利用人為方法協助族群重建困難度不高。除了對岸的市場炒作需求,導致嚴重的盜獵壓力之外,實際的利用需求有限。目前台灣柴棺龜野生族群的現況比食蛇龜更糟;但因柴棺龜養龜場炒作市場需求已接近飽合,而食蛇龜養殖正朝大型化、規模化發展,其市場需求不易被滿足,將會是無窮盡的災難。

不要期待商業人工繁殖的柴棺龜對野生族群重建會有任何助益,最近的研究發現台灣的族群與中國大陸間有明顯分化,如果要復育應該以不同的經營管理單元處理。要降低原有棲地改變所造成的衝擊,就需從棲地營造著手,且不應是水陸分家與單一棲地的思考模式。要改善目前慘況似乎不是很難,但需要時間,需要有安全合適的棲地,更需要主管機關願意為牠們許一個看得到希望的未來。

以前赤米龜在中藥市場是被當成正品蘇板(金龜板)代用品而被利用,會被炒作是假石金錢龜之名,而身價暴漲,也是被拿來混充南石龜而遭盜獵、走私。利益所趨,炒龜換暴利的失序市場運作模式,被對岸當成協助小農脫貧致富樣板,也是透過養龜合作社進行黑錢漂白的管道,更是產官學合作的「典範」;典型老鼠會傳銷的結果是繁殖出上千萬隻的石龜之後,仍不清楚最終的市場需求在那裡?利用傳銷話術的市場炒作,對野生動植物無限度的掠奪,把區域性野生龜資源搞得天翻地覆的過程看似荒謬,卻一再發生;但台灣的柴棺龜野生族群快速消失已是必需去面對的事實。

但目前柴棺龜的盜獵威脅比食蛇龜更為嚴重,處理也將會更為棘手,牠們的棲地多在被人類高度利用的私有土地範圍,但國外也有類似的保育成功案例。但至今一直看不到具有前瞻性與整體性的保育策略,不少議題或物種只是被忽略或視而不見,柴棺龜只是其中之一。

柴棺龜

  • 名稱:黃喉擬水龜,又稱柴棺龜、石金錢龜;英文:Asia yellow pond turtle
  • 學名:Mauremys mutica
  • 分類:爬行綱 Reptilia、龜鱉目 Testudines、潮龜科 Geoemydidae、擬水龜屬 Mauremys
  • 分布:分布於中國的安徽、雲南、海南、河南、廣東、貴州、江西、浙江、福建、廣西、香港及越南北部,台灣,日本波照間島、西表島、石垣島及與那國島,生活於低海拔地區的河流、湖泊等。
  • 特徵:頭部為綠色,有黃色帶狀紋,上頜橄欖色,下頜黃色;背甲長12~14公分;有三條脊棱,中央一條發達,兩側常不明顯,後緣呈鋸齒狀,灰褐色背面,黃色腹面,散步四角形的黑斑,四肢為橄欖色,具有綠色縱走帶狀紋;趾間具蹼。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 本文轉載自作者臉書

※ 本文與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林務局  合作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