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生態影展巡禮】與自然共生——法國梅尼古特生態影展(上) | 環境資訊中心
自然人文

【歐洲生態影展巡禮】與自然共生——法國梅尼古特生態影展(上)

2017年12月08日
作者:李若韻(Joyun LEE)​
編按:生態影展,一條認識自然的捷徑,一場大地兒女的聚會,串聯創作與激發討論。在台灣,生態影展並非主流、定期舉行的更屈指可數。為此我們與影像工作者李若韻連線合作,她將親臨歐洲數個生態影展,分享它們如何成功地運作,又帶給人們何種影響。透過本系列文章,一趟精彩的歐洲生態影展巡禮即將啟程,邀您一同遍覽各處案例,在他山之石中激盪與醞釀出屬台灣特色的生態影展。

神秘的法國小鎮──梅尼古特

法國鄉村秋日的溫柔,是一叢又一叢萬紫千紅的樹木。我正坐在駕駛副座,在鄉間小徑蜿蜒前行,女駕駛妮可熟練地扭著方向盤,我們透過法國共乘車網路系統(Blablacar)認識,她是我今天才見面的新朋友,也是我此趟共享經濟的新夥伴,我們的合作關係只有一天,她提供汽車與擔任司機,我分擔油錢與過路費,彼此省下一筆比火車便宜與快速的客製化路線。

梅尼古特(Ménigoute)是位於法國中部的小鎮,火車沒有設站,巴士一天也只有幾班,如果沒有自駕汽車是非常難抵達的,好險妮可的家就在梅尼古特附近,可以順道載我一程。

一個大彎後下坡,輪胎滾過滿地橘色的落葉,梅尼古特小鎮到了。

梅尼古特影展大門口:該影展每年由帳篷臨時搭建出900坪的展場。

梅尼古特影展大門口:該影展每年由帳篷臨時搭建出900坪的展場。攝影:李若韻。

「記得以前我女兒還小的時候,也有帶她們來這裡看電影和參加野外活動呢!當時幾乎都是跟鳥有關的影片,喔對!就是在這個大篷子裡,哇!好久以前囉!」年屆退休的妮可,跟我分享她對這個影展的記憶,女兒們早已長大成人,開始工作了,回憶起陪伴她們成長的時刻,妮可不禁流露出溫馨的微笑,她將我送到影展的大門口,祝我採訪順利,便離開了。

10月底的生態影展,是梅尼古特小鎮在一年之中最熱鬧的時刻,街上的旅館已一位難求,周圍的草坪更停滿了各式各樣的露營車,露營車是法國人平價度假的好選擇,在規劃良好的露營車裡,吃喝睡全包!有些較高級的設計,甚至可以延伸車頂,或是拉開側門一秒變廚房!淺色烤漆是為了讓陽光反射,使車內隔熱保持涼爽。露營車主多是家中有兒童的小家庭,全家大小來到生態影展玩個四五天;或是一些喜愛自然旅遊的退休夫妻,悠閒的在太陽底下做三明治、看書;或是一些年輕人,像載著自己行動的工作室,來到影展擺攤擺,無論是商品或是藝術作品。

梅尼古特生態影展的觀眾有一種遊牧民族的特質,自由自在、不拘小節,喜愛親近大自然。

許多觀眾開著露營車而來,直接住在影展所提供的營地。

許多觀眾開著露營車而來,直接住在影展所提供的營地。攝影:李若韻。

觀眾族群以有兒童的小家庭居多,常見一家大小欣賞影展、參加戶外活動、與藝術工作坊課程。

觀眾族群以有兒童的小家庭居多,常見一家大小欣賞影展、參加戶外活動、與藝術工作坊課程。攝影:李若韻。

梅尼古特影展的現場幾乎沒有廣告,唯一的掛版是在該鎮鄉公所的牆上,法文粗體字分別介紹「影像放映」、「自然主題展場」、「動物藝術展覽與工作坊」、「小朋友生態角落」

梅尼古特影展的現場幾乎沒有廣告,唯一的掛版是在該鎮鄉公所的牆上,法文粗體字分別介紹「影像放映」、「自然主題展場」、「動物藝術展覽與工作坊」、「小朋友生態角落」。攝影:李若韻。

拉近人類與生態之間的距離——梅尼古特生態影展

維持著現代吉普賽人的調性,梅尼古特的影展場地一年只出現一次!像是搭戲棚子一般,一場六天五夜的快閃盛會。

以當地鄉公所為圓心,向四周散開,將室內體育場把籃球架收起,抬進了一排排由低至高的座椅,一座可容納500位觀眾的臨時戲院出現了。走向戶外,原本平凡無奇的草地,搭起了一個又一個的帳蓬,打通隔間,900坪的巨大展場產生,商品、工作坊、各類型保育協會進駐,成為熱鬧的創意市集;老教堂、老房舍稍作整理,放進攝影、雕塑、版畫作品,藝術家現場分享創作理念,平易近人的生態藝廊,讓生態形象回到最初,用視覺去記憶。

梅尼古特影展放映廳約能容納500位觀眾,從早上九點開始放映至凌晨兩點。

梅尼古特影展放映廳約能容納500位觀眾,從早上九點開始放映至凌晨兩點。攝影:李若韻。

梅尼古特影展放映廳由當地體育場臨時佈置,每三部影片為一單位,每單位在放映前,觀眾都會排隊,耐心等候進場。

梅尼古特影展放映廳由當地體育場臨時佈置,每三部影片為一單位,每單位在放映前,觀眾都會排隊,耐心等候進場。攝影:李若韻。

影展會場裡有許多生態保育協會進駐設攤,擺放各式活潑的生態教案,吸引小朋友。

影展會場裡有許多生態保育協會進駐設攤,擺放各式活潑的生態教案,吸引小朋友。攝影:李若韻。

影展會場的商業攤位,是由主辦單位嚴選品質優良對環境友善的商家,此攤販賣由蜂蠟製作的蠟燭。

影展會場的商業攤位,是由主辦單位嚴選品質優良對環境友善的商家,此攤販賣由蜂蠟製作的蠟燭。攝影:李若韻。

影展會場的藝術攤位邀請本屆入圍的生態藝術家,他們能販售自己的作品,和與民眾交流創作理念。

影展會場的藝術攤位邀請本屆入圍的生態藝術家,他們能販售自己的作品,和與民眾交流創作理念。攝影:李若韻。

已舉辦第32年的梅尼古特影展,直接將「生態物件」佈滿現場:生態電影、生態書籍、生態藝術、生態商品、生態導覽、生態研討會、生態工作坊......應有盡有。也因為如此豐富的內容,從兒童、學生、成人、到銀髮族,都可以找到他們想參加影展的方式,享受這場生態盛會。

在那幾天,我在民宿認識了義大利生物教師茱莉亞,她因為熱愛生態,一心想從事生態紀錄片工作,卻不知如何開始,聽了法國朋友建議後,便決定來梅尼古特影展觀摩和交朋友。

她的三天兩夜影展行程如下:第一天使用影展一日票,瘋狂的看電影,從早上九點一路看到深夜兩點才結束,共計九部,非常疲累。第二天稍做休息,先去生態攤位逛逛,再去WebTV現場直播記者會,聽導演分享幕後花絮,了解法國影視情報;聽累了再去戶外飲食攤位買下午茶,襯著涼爽秋風,吃一片披薩搭配有機印度熱奶茶。第三天起個大早,換穿適合健行的布鞋,參加七點半開始的生態導覽,去影展附近的山區做一場植物探索、鳥類探索、甚至是古蹟探索。

像茱莉亞這種單獨前往的民眾不算少數,在影展期間,我遇到有機蜂蜜業者、有機汙水處理業者、生態研究者等。每個有太陽的午後,開闊的梅尼古特草地上,會散佈著各種觀眾過客,大家或坐或躺,或聊天或吃簡易的麵包餅乾,像是塵土滾滾上的小花,嬉皮又自在。

特殊評審團制度:控管影像品質與生態意義

梅尼古特影展的片單初選是由一位影像工作者、一位生態教育者把關,確定每部片的影像品質與生態教育意義後,從200部電影中刪選出35部入圍競賽片。當入圍影片確定後,再由梅尼古特影展招集專業評審團,一直等到影展期間和觀眾同時看片,決選最後的九項大獎。

為求公平公正,評審團們誰也不能先看到電影!大家都是在此時此地,並且在電影結束後立刻交出評分表,等到最後頒獎典禮時,才知道獎落誰家。

不眠不休、只有一次的審片機會,讓評審團們在影展期間看起來很疲累。

以第34屆影展為例,在10位評審團之中,一半是影像背景、一半是生態背景。評審團除了固定班底外,年年更換一半名單,和每年邀請一位不同國家的評審,盼求新意見。

本屆評審團主席為紀錄片導演賈克・馬拉代爾(Jacques Malaterre),賈克來自亞維農,現於巴黎工作,近三四年來熱衷參與法國中部的影視協會,並創立生物多樣電視協會(BiodiversiTV),該協會利用網路媒體平台,製作與生物多樣性主題的節目。賈克認為一個好的生態影片,展現拍攝技巧與先進技術是其次,故事才是最重要的,此外,他期待有更多不同國家的生態影片前來參與影展,拓展法國觀眾的視野。據影展工作人員表示,梅尼古特影展曾有兩次播放台灣生態紀錄片的經驗,他們看過黑面琵鷺在台灣濕地的倩影。

第32屆評審團主席賈克正在接受法國電視媒體的採訪,梅尼古特影展在2016年共吸引1200觀影人次。
第32屆評審團主席賈克正在接受法國電視媒體的採訪,梅尼古特影展在2016年共吸引1200觀影人次。攝影:李若韻。

強調生態倫理的影展,諷刺與幽默故事勝出

梅尼古特生態影展的選片態度較偏近「生態倫理」,注重人與生態之間的關係。從本屆抱走評審團獎的《野生布魯塞爾(Bruxelles sauvage du Belge)》便能看出影展風格。

《野生布魯塞爾》, 52分鐘, 導演Bernard Crutzen, 2015, 比利時製作

《野生布魯塞爾》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拍攝,全片幾乎沒有自然景色,充其量的只有大型公園。故事線跟拍一戶人家的新寵物「狐狸」,在城市大街上到處趴趴走,與路人和車輛形成強烈對比;此片另記錄許多從自然公園誤闖進都市的動物們,如何被消防隊員「搶救」再「野放」。

該片播放時全場笑聲不斷,諷刺當代城市已建立一種新生態關係,拋出人類與動物界線該怎麼劃分的提問。梅尼古特影展評審團給予高度幽默與獨特的肯定,該獎由當地藝術家協會贊助1525歐元獎金。

《巢——絕頂聰明的鳥類工程師》, 51分鐘, 導演Ann Johnson Prum, 2015, 奧地利製作

《巢——絕頂聰明的鳥類工程師》(Animal Homes—Natural born engineers: the Nest),得到本屆最佳鳥類主題獎。該片其實是討論各種動物的家的系列紀錄片之一,此片專講鳥巢,由一位對鳥巢結構充滿好奇心的主持人,帶著鏡頭跋山涉水到處找巢,觀眾可以跟著他的尋寶視角,了解鳥巢在樹林間的隱密性。

此片最有趣的在於「何不我也試試看」片段設計,主持人將一個廢棄鳥巢帶回實驗室觀察,並依樣畫葫蘆的揀取相同材質,做一個山寨版的鳥巢,另請工程專家,使用測量承重壓力的儀器,對廢棄鳥巢與山寨版鳥巢一起做測試。結果,廢棄鳥巢在強大壓力下依然穩重如山,巢內結構繁複、緊密、完好安全;反倒是山寨鳥巢才沒幾下就完全潰散,讓觀眾驚見鳥類工程師的天生智慧。

梅尼古特影展評審團對該片詳細記錄鳥類築巢過程給予高度肯定,讚賞本片使用許多新視覺角度與新拍攝技巧,讓觀眾了解從一條微薄樹枝到一顆堅固鳥巢的精彩過程。該獎由當地鳥類保育協會提供2000歐元獎金。

→下集待續

※ 本專欄與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林務局   合作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