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變清 專家憂生態平衡可能反遭破壞 | 環境資訊中心
中國新聞

黃河變清 專家憂生態平衡可能反遭破壞

2017年11月01日
摘錄自2017年11月1日中央社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以「水黃泥沙多」著名的黃河近年來出現變清趨勢,有專家認為這是中國多年來治理的成果,但也有專家分析,黃河泥沙長期以來已和大自然達成平衡,泥沙減少難免會破壞生態平衡。

據陸媒報導,2000年來世界上輸沙量最多、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黃河,悄然出現泥沙銳減、水流相對變清的趨勢,中國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認為,這是中國自1946年展開「人民治黃」至今的成果。

不過,水歷史和水文化研究專家、雲南省社會科學院院長助理鄭曉雲卻表示,數萬年以來黃河沿途的地貌環境、植被以及動物,已經建立一套和泥沙相互適應的生態環境,形成一種默契,如今黃河泥沙減少,難免破壞了這種生態平衡。

例如,山東的黃河沖積平原上,黃河泥沙可擴大陸地面積,並可覆蓋鹽鹼地,發揮改良土壤和涵養河灘的作用,泥沙在部分河段還可保護河道安全;此外,黃河鯉魚等特色物種也都適應了黃河多泥、多沙和水渾濁的環境,黃河變清後,也自然會影響這些物種的生活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