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島】金門土雞返鄉路 台灣土雞保種之必要 | 環境資訊中心
時事專題

【我們的島】金門土雞返鄉路 台灣土雞保種之必要

2018年01月22日
公視記者 陳寧 張光宗

吃雞「起家」,辦桌、入厝,祭祖、圍爐,通通少不了牠。土雞是和台灣人飲食文化最為密切的經濟動物之一。對生產效率的追求,進口雞種的普及化,台灣各地農家常見的特色土雞品種,漸漸消失。台灣土雞血脈,如何繼續傳承?離鄉近30年的金門土雞,要怎麼重新踏上返鄉之路,回到金門人的餐桌上?

939-1-1土雞是和台灣人飲食文化最為密切的經濟動物之一。
土雞是和台灣人飲食文化最為密切的經濟動物之一。

仔細巡視雞舍,觀察雞隻們的健康狀況,輕輕撿起母雞剛產下的雞蛋。位在中興大學牧場中的這幾座雞舍,跟一般養雞場看起來雖然沒有太大不同,卻是保存著台灣土雞種原的諾亞方舟,有來自花東、新竹、嘉義、金門等地的特色雞種,牠們的外表和血緣,都和市面上常見的商用雞種,很不一樣。

時間回到1981年,剛從美國學成歸國,在中興大學畜牧系任教的李淵百,在當時擔任農發會技正黃暉煌的支持下,開啟了台灣土雞研究。

李淵百回憶,當時台灣根本沒有土雞的研究資料,他於是到各地區調查,發現雞種變化非常大,譬如台東跟花蓮那時候的土雞,是黑色小型鬥雞,苗栗新竹一帶客家庄養的,則是大型鬥雞。

隨著社會型態變遷,養雞產業逐漸朝著專業化、規模化方向發展,追求更高的飼養效率,成為雞農目標。體型小、飼養時間要將近半年才夠成熟的土雞,雖然風味較佳,生產成本卻很高。有民間育種業者,將國外引入的雞種,和本地土雞配種成肉量多、飼養時間短的「仿土雞」,受到農民歡迎。目前市面上能買到的土雞,其實就是這種土洋混血的雞。

939-1-22隨著社會型態變遷,養雞產業逐漸朝著專業化、規模化方向發展,追求更高的飼養效率。
隨著社會型態變遷,養雞產業逐漸朝著專業化、規模化方向發展,追求更高的飼養效率。

自由貿易的腳步,更將吃炸雞的美式速食文化,還有生長效率更高,35天就能上市的白肉雞飼養模式,帶進台灣。

眼看地方特色雞種,消失速度越來越快,李淵百決定在中興大學成立保種中心,帶著學生全台奔走,收集各地特色土雞品種,他認為這些雞種應該有一些特色,雖然還不知道會有什麼用途,至少先保留下來,不一定將來還有用。

大自然自有一套公平而奧妙的運作法則,長肉長得快、生蛋生得多、抗病力強、肉質風味佳,這些優點,並不會同時存在一種雞身上。當追求生產效率成為唯一目標,就必須犧牲其他能力。李淵百想保存的,正是土雞身上這些多樣化的特性。

為公雞人工採精,再幫母雞人工授精,保持品種純淨。收集種蛋之後,依照家族的不同,標上編號,分別孵化,再幫剛孵化的小雞別上翼標,也就是雞的身分證。這樣的工作,30年如一日,讓台灣土雞得以代代相傳。研究人員也以這些種原庫為基礎,持續選育新品種。

939-1-49收集種蛋,依照家族,標上編號,分別孵化,再幫剛孵化的小雞別上翼標,也就是雞的身分證。
收集種蛋,依照家族,標上編號,分別孵化,再幫剛孵化的小雞別上翼標,也就是雞的身分證。

939-1-50收集種蛋,依照家族,標上編號,分別孵化,再幫剛孵化的小雞別上翼標,也就是雞的身分證。
收集種蛋,依照家族,標上編號,分別孵化,再幫剛孵化的小雞別上翼標,也就是雞的身分證。

中興大學動科系教授陳志峰,接手李淵百的土雞研究工作後,除了為保種雞建立DNA資料庫,也進一步和法國、越南、泰國的保種單位合作交流。從DNA的層次,來分析台灣特色地方雞種的遺傳與生物多樣性,結果發現跟其他國家的雞種相較,確實有獨特性。

保種雖然重要,卻不是短時間內能看到成果,興大保種中心一度連飼料錢都付不出來,差點斷炊。如何爭取更多經費和資源,一直是個難題。更大的考驗在於,要怎麼讓這些土雞,重新回到民眾的日常飲食,而不只是侷限在學術用途,台灣土雞才能生生不息。在眾多雞種中,來自戰地的金門土雞,肩負起打頭陣的任務。

早年金門軍事管制,對外聯繫不易,讓本地的特色土雞,得以保存下來。管制解除後,雞種自由頻繁交流,金門土雞幾乎消失。幸運的是,1991年,當時中興畜牧系的學生翁嘉駿,將金門土雞帶回學校保存。事隔近30年,這些土雞踏上返鄉路。

目前,畜試所對於想要飼養金門土雞的民眾,採取登記制,一次可以領30隻小雞。但是種雞數量有限,2016年雞舍又遭到莫蘭蒂颱風吹毀,使得小雞供應很不順暢,這批新加入的生力軍,對金門土雞的推廣將是一大幫助。

939-1-34在眾多雞種中,來自戰地的金門土雞,肩負起打頭陣的任務。
在眾多雞種中,來自戰地的金門土雞,肩負起打頭陣的任務。

在金門養雞,還有項獨特資源,就是金門酒廠所產生的酒糟,每天高達300噸,如果沒有妥善處理,不但會散發臭味,對環境更是一大負擔。拿來作為飼料,讓養出來的雞帶有特殊風味。不過只靠這些動物來吃,消耗酒糟的速度還是太慢。台大退休教授何國傑進一步引入飼養黑水虻的技術,來加速處理酒糟。

939-1-32吃掉酒糟之後,長得又大又肥的黑水虻又可以取代玉米、黃豆、魚粉等進口原料,做為雞飼料
吃掉酒糟之後,長得又大又肥的黑水虻又可以取代玉米、黃豆、魚粉等進口原料,做為雞飼料

吃掉酒糟之後,長得又大又肥的黑水虻又可以取代玉米、黃豆、魚粉等進口原料,做為雞飼料,開啟循環經濟的新模式。

從對生產效率的追求,到現今漸漸有消費者,開始反省工業化畜牧的問題,希望選擇友善生產的畜產品,這些一度被市場淘汰的特色土雞,總算有機會重現價值。

939-1-39親手將小小金門雞放進新家,李淵百和興大團隊呵護了近三十年的土雞血脈,終於回到故鄉。
親手將小小金門雞放進新家,李淵百和興大團隊呵護了近30年的土雞血脈,終於回到故鄉。

親手將小小金門雞,溫柔的放進新家,李淵百和興大團隊呵護了近30年的土雞血脈,終於回到故鄉。興大保種中心裡,還有許多曾生活在台灣各地區的土雞,也在等待能走上返鄉之路的一天。

公視 我們的島【金門土雞返鄉路】
1/22(一) 22:00首播
1/27(六) 11:00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