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濕地面積在去年內政部營建署的再評定作業中大減30%,損失上萬公頃,其中黑面琵鷺來台的主要棲息地西南沿海和北高雄濕地,更面臨政府發展綠能政策和地方開發的壓力,造成黑琵棲地破碎、鳥況下滑的危機。
高雄鳥會總幹事林昆海指出,黑面琵鷺來台的主要棲息地台南七股、四草的台江國家公園,近年觀察到的黑琵數量有減少趨勢,周邊濕地的鳥況卻變得更好,例如布袋、鰲鼓、茄萣、永安等濕地,然而政府對《濕地保育法》的消極態度和不作為,造成這些大量度冬候鳥的棲地遭遇前所未有的隱憂。
茄萣濕地每年有超過200隻黑面琵鷺到此棲息度冬,約占全球黑琵數量的5%,但是高雄市政府對茄萣濕地的評估報告,卻因1-4道路的開發計畫而將之劃為地方級,在內政部國家重要濕地審議專案小組會議中,因缺乏在地共識和道路開發對生態的影響評估而被打回票,目前茄萣濕地級別仍未有定案。
SAVE:1-4道路開發 恐對茄萣在地經濟有不利影響
2014年,國際黑面琵鷺後援聯盟(SAVE International)提出報告指出,茄萣濕地擁有國際級濕地潛力。他們關注1-4道路開發案,結合國內學術和在地團體調查,完成了完整的評估規劃報告。SAVE指出,茄萣濕地在發展永續生態旅遊的道路上已經起步,需要政府大力捍衛生態保育的價值,不應堅持開發道路,破壞珍貴的濕地。
自2015年起,SAVE多次來到茄萣,參與在地青年團體舉辦的「茄萣濕地環境行動國際工作坊」。上週六(24日)在守護茄萣濕地青年聯盟和搧海風市仔青年帶領下,來自美國柏克萊大學、奧勒岡大學、日本東京工業大學教授和學生,以及台灣成功大學、文藻外語大學的師生一起騎乘單車,走訪茄萣雙濕地,包括二仁溪畔的白砂崙濕地和茄萣濕地,探討1-4道路的開發將可能帶來的社區衝擊,以及茄萣濕地未來發展的出路 。
騎著單車,由白砂崙出發經莒光路往南到底,就是茄萣濕地1-4道路的預定地。沿途少有大量車流和商店,相較於茄萣市中心仁愛路的商業機能活絡,莒光路更像是住宅區,部分沿路新建的住宅看起來要價不斐。
茄萣青年林家薏說,地方里長、民代在多次的會議上堅持1-4道路要開發,因為「茄萣人需要一條往南求生的道路」,要讓茄萣人更方便到路竹工業區工作。但是護茄青根據高市府的都市計畫發現,市府已在莒光路北端規劃一條新道路連結主要快速道路,屆時1-4道路可能淪為和1-1道路一樣,開發不當且少有人使用。
SAVE創辦人、柏克萊大學景觀建築與環境規劃學系退休教授赫斯特(Randolph Hester)表示,為了節省90秒交通時間而興建一條破壞棲地的道路,不僅沒有意義,對於目前茄萣市區的商業發展恐有不利影響。這樣的案例已經發生不少,道路的開發帶人快速離開,同時當地珍貴的生態資源被破壞,無法吸引人停留,對於永續生態觀光的發展是最糟的情況。
赫斯特更質疑的是,1-4道路的開發,可能讓莒光路沿線的房地產價格飆升,讓一小部分的人獲利,卻破壞了屬於所有人的珍貴生態資源。
搧海風市仔:柔性推廣在地議題討論 重新看待漁村角色
不過,所幸在地公民團體發揮極佳的創意和行動力,在捍衛茄萣濕地的挑戰中持續付諸行動,勇敢面對地方開發勢力的進逼,堅守民主社會的價值。
同為SAVE創辦人的柏克萊大學退休教授麥納莉(Marcia McNally)在受訪時指出,SAVE每年堅持來台關注黑琵議題,參與茄萣行動工作坊,就是為了支持護茄青這群創意而勇敢的年輕人,他們發揮創意,串聯不同在地團體,嘗試各種行動來改變看似不可能的事。
護茄青是一群平均20幾歲的茄萣青年,透過網路把關心家鄉議題的人串聯起來,過去幾年,他們不僅透過工作坊完成茄萣生態觀光資源的調查,還發起「搧海風市仔」,以市集的方式在茄萣推動公共議題的探討,用柔性的活動推廣在地特色。
「搧海風市仔」也與茄萣舢筏協會合作,發起茄萣雙濕地單車和二仁溪遊船活動,帶著遊客走訪濕地,認識在地生態資源和環境議題。
在茄萣賞鳥季,他們發想有趣又引人的口號標語,吸引民眾關注1-4道路爭議,「歡迎黑面琵鷺巨星降落茄萣國際機場!」藉此邀請遊客一起加入守護黑琵棲地的行列。
搧海風市仔發起人林家薏說,在舉辦市集的一年中,也重新思考茄萣作為漁村的角色,「漁村過去是通往世界的開口,我們應該透過漁村去看世界,而非把漁村視為城市的邊陲。」
國際瀕危稀有鳥類黑面琵鷺每年從中國、北韓一路南飛過冬,台灣是其國際航線中重要的一站,過去在地漁民和保育團體成功擋下濱南開發案,守住了黑琵來台的主要棲息地,讓全台原本僅數百隻的黑琵大增超過2600隻,佔全球總數六成以上,顯示台灣在國際保育行動上的成效。
不過近兩年黑琵棲地不斷面臨開發風險,以及政府對於《濕地保育法》的執行不彰,SAVE再次提出對台灣民進黨政府生態保育意識的憂慮。
護茄青也在工作坊後發出聲明,呼籲內政部濕地審議小組,在評定茄萣濕地級別時應回歸科學專業審查,不應被地方發展的過時想像綁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