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留區樹木枯死 數千動物挨餓 荷蘭知名野化實驗惹議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保留區樹木枯死 數千動物挨餓 荷蘭知名野化實驗惹議

2018年05月03日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林大利 審校

「荷蘭塞倫蓋蒂」(Dutch Serengeti)是一項大膽的實驗計畫,目的是野化阿姆斯特丹東邊的一大片海埔新生地。然而據英國衛報報導,一份官方報告指出,計畫實施後,這個紅鹿、牛、馬自在漫步的特殊自然保留區竟有數千隻動物挨餓,引發強烈抨擊。

Bart Jekel(CC BY-NC-ND 2.0)

荷蘭「Oostvaardersplassen」有越來越多動物挨餓死亡。圖片來源:Bart Jekel(CC BY-NC-ND 2.0)

省府本週召集的專案小組批評,當局未妥善控制當地大型草食動物的族群量,導致樹木死亡、野生鳥類數量下降,知名生態學家的野化願景亦因此受到嚴重打擊。

「Oostvaardersplassen」保留區內越來越多的紅鹿、柯尼克馬和赫克牛因為挨餓而遭到射殺後,引發民眾怒火。經歷連續幾個暖冬,這三個物種在5000公頃的保留區內有5230頭。一次嚴冬後,只剩1850頭。大約90%的動物是被管理園區的荷蘭國家林業組織所射殺,以免動物餓死。

荷蘭知名魔術師Hans Klok和奧運金牌馬術運動員Anky van Grunsven接連批評該保留區「虐待動物」。兩個月來,抗議民眾持續往園區圍欄內扔乾草堆給倖存的動物吃。生態學家和保留區巡守員在社群媒體上收到死亡威脅。抗議者甚至將「Oostvaardersplassen」計畫比做納粹集中營。

「Oostvaardersplassen」建立於1968年,當時抽乾一座內海的海水,以開發兩座城市。1970年代,一座沒發展起來的工業區被改闢為沼澤避風港。荷蘭生態學家Frans Vera發想出讓野外自由活動的牛和馬模仿滅絕草食動物(如原牛)行為的創新野化計畫,「Oostvaardersplassen」因此成為國際知名的野化保留區,2013年還拍成電影「新荒野」(The New Wilderness)。

這個「自然重新設定」過程之劇烈,省府專案小組緊急呼籲,應停止讓自然決定草食動物數量、限制大型草食動物數量在1500頭以免再度於冬季喪命,並用新的森林和沼澤地提供動物額外的「棲身之所」。

「這個實驗絕對失敗了,」動物學家維恩(Patrick van Veen)說。他發起連署要求停止「Oostvaardersplassen」的虐待動物行為,已經有12萬5000人簽署。「你預計每年有20%或30%的個體死於飢餓等天然因素,但在夏季個體數量增加時卻沒有控制機制——一般來說會是狼之類的掠食者,但園區的面積太小,沒有掠食者。」維恩表示。

從公共瞭望台和從南部邊界穿過的火車上看,4月下旬的「Oostvaardersplassen」的景觀一片淒涼——草地被啃得光禿禿,到處都是死樹,馬和鹿看起來明顯消瘦。現在巡守員刻意將動物屍體搬離鐵路沿線以減民怨——這些屍體也是刻意留下來當甲蟲和烏鴉等動物的食物。

但衛報與格羅寧根大學生態學教授Han Olff一起完整參觀了5000公頃的園區,發現一幅不同的景象。有一半的地區是放牧動物不會去的沼澤地,成為文須雀和海鵰等珍稀鳥類的庇護所。

「有些人說這裡生態系統正在死去。有些人和我一樣,認為生態系統剛剛起步。」Olff指出,死樹是數百種甲蟲的食物來源,也是小型哺乳動物的棲身之所。

Olff坦言該專案小組的報告「對所謂的野化——即相信自然過程、投入大型草食動物、放棄傳統的文化景觀管理——造成某種程度的打擊」。他不同意這樣野化是虐待草食動物,草食動物的數量應由禾草在自然狀態下的生物量來決定。

生態學家希望,如果開放更多的保留區給民眾參觀,遊客將更能了解這些挑戰一般認知的景象——死屍、死樹和比家畜瘦得多的動物——「是生命週期的一部分。」Olff說,「人們說這是一片荒漠、過度放牧,但他們沒有看到景觀的變化性,所以我們必須多多進入放牧和沼澤地區,好好介紹這個年輕的、發展中的生態系統。

參考資料

※ 人與野生動物主題報導與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林務局   合作刊登

作者

姜唯

如果有一件事是重要的,如果能為孩子實現一個願望,那就是人類與大自然和諧共存。

林大利

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副研究員,小鳥和棲地是主要的研究對象。是龜毛的讀者,認為龜毛是探索世界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