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種基因多樣性 新研究挑戰舊觀點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物種基因多樣性 新研究挑戰舊觀點

2018年05月29日
摘錄自2018年5月28日中央社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生物學教科書上寫到,擁有龐大群體數量的物種,例如螞蟻、老鼠和人類,基因多樣性會隨著時間演進變得更為多樣化,但一項最新研究挑戰這個觀點。

研究發表在「人類演化」(Human Evolution)期刊,主要作者紐約洛克斐勒大學(Rockefeller University)基因專家史托克爾(Mark Stoeckle)針對這個論點的正確性說:「答案是否定的。」

他向法新社表示,全球76億人、5億隻家麻雀或10萬隻鷸科鳥類的基因多樣性「大致相同」。

在分析10萬個物種的DNA條碼後,研究人員發現一項跡證顯示,幾乎所有動物都和人類大約同時出現。

為何絕大多數現存物種都在同一時間出現?洛克斐勒大學人類環境計畫主任奧蘇貝(Jesse Ausubel)解釋說,來自環境的傷害是一種可能性。

在這項觀點下,一個物種只能存續一定時間,然後會演化成新物種或走向滅絕。

※註:本篇研究經讀者指出有參考價值上的疑慮,詳見下方留言。為了讓讀者日後仍能閱讀,此篇摘錄將不予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