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塑煉鋼大廠的雲林座談會後 | 環境資訊中心
公共論壇

台塑煉鋼大廠的雲林座談會後

2007年04月09日
作者:李根政(高雄市教師會生態教育中心主任、環保署環境影響評估委員)

之一

歷來的環評審議極少關注「民意公聽」等說明會的設計,此次環評委員特於斗六參加台塑大煉鋼廠的座談會,這可能是環評制度建立以來空前的作法。(圖片來源:高雄教師會生態教育中心)2007年3月15日環保署環境影響評估委員,台塑大煉鋼廠案召集人徐光蓉委員,文魯彬、周晉澄、郭鴻裕委員,以及本人以環評委員的身份到斗六參加台塑大煉鋼廠的座談會,這可能是環評制度建立以來空前的作法。

由於歷來環評會召開的地點都在台北,對於外地的居民來說,要參加一次環評會所付出的經濟、時間成本都非常高。因此,在第三次專案小組審議時,幾位委員一致通過,希望在雲林召開一次會議,聽取地方民眾的意見。

事實上,環評書製成的階段本就有「民意公聽」─說明會的設計,然而,對於這項送審前的要件,長期以來,開發單位大都草率為之,甚至蓄意用各種方式妨礙民眾的參與,公聽會召開的訊息,通常公布於很少人看到的地方,登報時不是版面太小,就是很少人看的小報,甚至南部的開發案,卻在北部登廣告,單單資訊公開的階段,就構成極大的參與障礙,因此,許多開發案明明影響到很多人,來的人卻很少,或者來的人根本不是利害相關人;接著,說明會所在地點,有時候會選在民眾不易到達或有門房管制的地方,又形成第二層障礙;另外,說明會召開的時間大都在上班時間,能參與的人少之又少,這是第三層障礙;就算到了會場,開發單位所提供的資訊大都避重就輕,隱匿令人擔心的污染破壞,強調就業繁榮,提供這種偏頗、不充分的資訊,民眾不是搞不清楚狀況,就是傻傻的跟著地方的頭人、民意代表意見走,本次的座談會,台塑公司所提供的就是這類的資訊。

於是這種說明會所傳達的民意,通常可信度很低,參考價值不高,然而,歷來的環評審議極少關注這個問題,大都同意其已完成法定程序,這個問題,環評署綜計處的程序審查階段和委員審查階段都有責任。

在此背景下,環評委員打破陳規,用座談會的方式,親自到開發案所在地聽取民意,一方面凸顯了這個程序確實不夠完備,二方面也建立了委員主動出擊的案例,個人覺得很有價值。

之二

從斗六火車站出來後,我徒步到雲林縣政府,雲林路上破落的街景,零亂的公共建設與管理,對照會場上對於經濟發展、就業的殷切期待,以及縣府發不出員工薪水的窘境,確確實實感受到這種「窮」味。

對蚵農來說,工業發展夢已經碎了,台塑還威脅著他們的生計。(圖片來源:我們的島)雲林的希望到底在那裡?黑道治縣數十年後,民進黨的蘇治芳縣長執政,所喊出的口號是「農業首都」,然而,馬上要面對的是台塑大煉鋼廠和國光石化二大高污染產業進駐的壓迫。六輕的經驗並不是太好,財稅繳中央,污染留地方,台塑賺大錢,雲林更加窮。在中央政府主導下,同黨的蘇縣長僅能以拉高回饋作為談判主軸,對於工業和農業在生產環境、用水方面的根本衝突,已無能顧及,諷刺的是,近來台塑和雲林縣政府竟在發展「溫室有機農業」達成共識。植物要住在溫室裡才健康成長,但人呢?台西鄉有一所新興國小,在六輕投產後,有些季節得承受恐怖的空氣污染,孩子一個月上課不過20天,但空氣臭得學校一個月要向環保局報案十幾次,幾乎天天報案了,後來台塑公司就幫全校教室裝冷氣,我在環評會上提出這個問題,台塑公司竟回覆「應家長會要求所作善意捐贈,無關空氣污染」。未來的雲林沿海人,是否每個人都要住在冷氣房裡?

對於自稱「風頭水尾」生存環境極端惡劣的雲林人來說,生存確實是最重要的課題。與會者不少人都企盼台塑大鋼廠可以讓雲林的子弟就業,就近照顧父母,享受天倫之樂做為支持台鋼的理由,然而諷刺的是,更多的人希望一次賣斷賴以維生的魚塭,拿一筆錢來養老;反對的這一邊,養蚵的漁民不斷質問,我們要在這一代幾送後代子孫的維生產業嗎?新一代的台西年輕人在會場抱怨,當都市沒頭路,將也沒機會回鄉養文蛤了…。

之三

雲林沿海人真的要想想,如果考慮到下一代的生存發展,台塑大煉鋼廠以及國光石化科技公司的投資案是個好選項嗎?

如循著六輕的模式,台鋼建廠期間,我相信一定可以帶來短暫的泡沫經濟,粗工、餐飲、娛樂業、特種行業必定蓬勃發展。然而投產之後,到底誰可以到工廠上班呢?蚵民、養殖戶這些因為受到工廠設立而直接受害、失業的人,可以到那裡謀生?雲林縣政府因為台鋼的投資一年拿到8,000萬的房屋稅,2,600萬的地價稅後,就可以解決財政困境?而中央政府預計要提供的獎勵金8.7億,可以用幾年?

高雄煉油廠在後勁人抗爭後,拿出15億做為回饋,中油大林廠和林園廠則分別是5億,表面上是個不小的數字,但如今,回饋金的孳息提供給附近居民的是,每年不到一桶瓦斯,這是雲林人要的經濟繁榮嗎?我建議雲林的朋友應該去訪問後勁人、小港人、林園人,問問他們,石化、煉鋼業所帶來的是什麼樣的繁榮?

當年廖泉裕縣長宣稱要帶領雲林脫離貧窮,所帶進來的台塑六輕,已在雲林十幾年,是不是應該檢驗設廠之前天花亂墜的各種承諾、口空支票。(圖片來源:高雄市教師會生態教育中心)當年廖泉裕縣長宣稱要帶領雲林脫離貧窮,所帶進來的台塑六輕,已在雲林十幾年,是不是應該檢驗設廠之前天花亂墜的各種承諾、口空支票,如15萬人的麥寮新市鎮、解決地層下陷、護專…;還有六輕設廠之後,所帶來的正面和負面效應清清楚楚的計算,正面的可能包括就業、稅收、回饋措施;負面的可能包括健康惡化、癌症發生率,農業、養殖漁業欠收損失,生活品質下降,交通危險所導致的死傷等,還有失去的乾淨空氣、被淘空的水資源、被擰乾的河川、消退的西部海岸,加上政府給台塑的特權補貼,包括水價、集集共同引水的建設費、土地優惠、融資、專用港等。如果大家這麼重視經濟,那麼就該把這筆帳算清楚。

環評號稱是專業審查,然而,沒有專家可以告訴你,如果你得了癌症,是不是這家工廠害的,等到事情發生了,流行病學調查也只能告訴你相關性,尋常老百姓如何對抗財大氣粗的大企業?業者往往以符合國家環保標準來搪塞質疑者之口,但我們知道即便符合國家訂定的空氣標準、放流水標準又怎麼樣?有許多毒物根本不在國家標準規範之內,沒有人敢保證真的對健康無礙。生態體系的運作,繁複的無以復加,我常舉高雄訪談的小例子,居民發現在仁大工業區設立後,原先所種植各式各樣的豆類作物,都無法結果,只剩一種大型花朵的皇帝豆可以收成,是空氣污染破壞了昆蟲傳粉機制嗎?再者,台西人不斷反應,自六輕設立之後,文蛤養殖期拉長,成本增加,但台灣其他地區並無此問題,這又是怎麼回事?台塑公司說這與他們無關,這樣的回答,養殖業者會相信嗎?

我要傳達的是,污染性工業發展的危害發生了,往往無法補救,如果不事先採取審慎的態度進行評估,一旦設立,幾乎沒有人有辦法監督這個以「賺錢、賺更多錢、再賺更多錢」為目的,永遠賺不飽的恐怖機器。

會場上,許多雲林的朋友都說,外地人對台鋼案沒有發言權,但是,如以利害相關者的角度來說,這個案子,不僅台西人、雲林人有權利發言,每個台灣人都有,甚至連因為暖化而即將溺死的北極熊都有,只是人類的普遍的道德標準要延伸到人類以外還有一段長路要走。

我可以理解雲林人因為窮而產生的經濟發展渴求,可以體會蘇縣長的難處,但在這個轉捩點,雲林人有機會藉由六輕的經驗,認真思考滿足當代,顧及未來世代的發展需求。如果可能,更企盼主政者、兩大投資案的企業主撥付些微的愛,將人民賦予的權力和富可敵國的財富,轉為恢復土地生機、充分照顧弱勢的投資,我們將有機會減緩、扭轉日益惡化的環境災難。

後記

當地面水都提供給工業與民生,沒有提供給抽取地下水的農漁業使用,雲林地層下陷的災難是不可能解決的。(圖片來源:我們的島)2007年3月19日,台鋼案進行第四次專案小組審議,專案小組大部分成員認為台塑案所涉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每年排放1,487萬噸,約可使台灣再加增約6%的排放量),用水對生態環境、農業之影響(用水122,600噸,相當於50萬人的民生用水),空污與居民健康風險(每年VOC排放1,060噸、TSP排放4,600噸、NOx排放8,428噸、Sox排放8,428噸),對養殖漁業、養蚵產業之影響,區域排水、中華白海豚等議題皆非常重大,且未能在一階環評獲得有效釐清,認定本開發案對環境有重大影響,符合環評法施行細則第十九條中多項要件,乃以環評法第八條之規定,建議本案進入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準備送交大會討論定案。

個人以為,進入二階環評是有效促進民眾參與、社會充分討論的工具,更是釐清重大爭議的負責任的作法,如果如此重大的開發案都不需要進入二階環評,這條法律可以廢掉了。然而,隔二天,行政院和台塑公司已在媒體放話要開臨時環評大會,準備翻案,如果蘇貞昌院長所領導的行政院,真的如此蠻幹,那麼環評這個制度和環保署,就徹底成為經濟部工業局用來欺騙人民,粉飾環保太平的附屬機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