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7年開春,蘇花高速公路該不該興建的議題,又吵得沸沸揚揚,這暗示著:「又有選舉了!」在花蓮有一個流傳已久的笑話:「在選舉期間,有一位外地人來到花蓮,很疑惑的問了一個問題:蘇花高這位候選人到底是何方神聖?為何每個競選海報都有他的名字呢?」
記得1998年我從台北初到花蓮工作時,才知道政府規劃興建蘇花高速公路。那時北迴鐵路尚未電氣化,三個多小時台北花蓮火車搭乘感覺,就是烏煙瘴氣,而且一票難求。當時,我還真的期待蘇花高速公路趕快完成,以拉近我和台北的距離。當時的我,總覺得花蓮的生活步調太慢,交通不便,資訊也不發達。所以人雖然在花蓮工作,心卻繫在台北,焦慮的是:「如何快速的從花蓮到台北。」
但隨著時間的流逝,我逗留在花蓮時間越來越長,足跡也遍及花蓮的各個山野角落。每年的春天,和花蓮鳥會的鳥友們,一起在花蓮溪賞鳥,也目睹環境的變遷,當年的盛況不再。在花蓮荒野的夥伴協助下,從1999年開始花蓮溪193縣道的蛙類定期調查,直到現在我依舊帶著學生進行調查監測中。和平溪、立霧溪、砂卡礑溪、美崙溪、三棧溪、清水溪、三富溪、秀姑巒溪---,這些有著美麗名字的花蓮溪流,都留有我和我的學生、保育團體夥伴的駐足痕跡。花蓮人常驕傲的說:「花蓮的土地會黏人」。沒錯,當你瞭解並感應到這塊土地的美時,怎麼會捨得離開呢?所以,2005年我在花蓮購屋入籍,成為花蓮的新住民。
我現在依舊經常往返花蓮台北,電氣化以後的火車快速舒適,兩個半小時的車程,就在小憩、看書報、或者觀賞車窗外綠草如茵的鄉村景色、氣勢雄偉的清水斷崖、遼闊的太平洋等愉快的心情中度過,每一次都有度假的喜悅。當心境開始轉變時,我對蘇花高的看法也就不一樣了。試想,當你經過有名的清水斷崖,看到的卻是冷冰冰的水泥高架橋,還有呼嘯而過的汽車時,難道不覺得遊興全失嗎?搭火車經常遇見國外的觀光客,這些人都是花蓮發展觀光的貴客。記得有一次經過和平火力發電廠時,有一位外籍遊客問導遊,為何在這偏僻地區建築如此龐大突兀的建築物,可見審美觀是放諸四海皆準。想想看,觀光客到花蓮,是想要快快的到花蓮,還是慢慢的享受花蓮美景?就發展花蓮觀光經濟而言,是讓遊客快快的來去花蓮,還是慢慢的深度體驗花蓮,才是永續的賺錢策略呢?
我是生態學者,也曾在2002和花蓮鳥會合作調查過蘇花公路沿線從崇德到和平的動物資源。結果發現4種哺乳類、51種鳥類、13種兩生爬蟲類、162種昆蟲,動物資源相當豐富,其中包括最近因為封閉部分高速公路而成為熱門話題的紫斑蝶。高速公路讓道,似乎成為美事一樁,但如果設計之初,環境影響評估就好好把關,怎會需要如此大費周章呢?國道新建工程局聲稱將在蘇花高速公路沿線設置許多地下通道,讓動物通過,避免造成傷害。立意雖佳,但仔細想想看,有不少提供給人們使用的人行道、地下道經常因設計不當而乏人問津;提供給動物使用的通道,若非是經過長期監測研究後規劃設計,動物的使用率會高嗎?
「蘇花高」就好像外來種生物一樣,若非經過謹慎評估就驟然引入,恐怕引起社會環境及經濟的重大損失。我因為花蓮的原生環境而成為新住民,當然憂心外來的「蘇花高」造成環境的衝擊。當全球都在關心氣候變遷、減少建設的同時,善良的花蓮人有必要跟著這些政客擁抱「蘇花高」嗎?讓「蘇花高」從選舉場合消失,回歸專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