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檢BOT的海生館­──海洋教育的悲歌 | 環境資訊中心
公共論壇

體檢BOT的海生館­──海洋教育的悲歌

2006年01月20日
作者:程仁哲(海洋保育人士)

在枉顧國內外保育團體的抗議之下,屏東海生館的BOT廠商藉著研究與教育之名,執意再度引進白鯨。同時,前些日子爆發海生館執行綠島珊瑚復育的數據問題。讓我們覺得海生館在台灣整個海洋教育上所扮演角色極度錯亂。

去年,民進黨執政團隊因為高鐵和高捷兩項重大公共工程BOT案缺失與弊案的負面形象,在三合一的選舉中一敗塗地。然而,我們卻發現一些政府官員為了挽回民眾對BOT的信心,不斷上電視節目重新推銷BOT,提出他們認為成功的BOT案。其中又以屏東海生館最為被推崇。海生館更在2005年10月出一本《BOT主流派?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的經營故事》,來為政府推動BOT案背書。這種「歌功頌德」的邏輯根本是破綻百出,與事實不符。而且BOT廠商經營的海生館所呈現出的「商業導向」與對台灣海洋教育與保育無情的傷害,更自曝其短。遑論過去五年半海生館黑函四溢與學術人員大量流失。

海生館不管BOT與否,其最重要的公共利益是以維護海洋生物多樣性為基石,以疼惜台灣海洋的心情,推動海洋生物教育與保育的社會功能為志業。試問海生館做到了嗎?

以海生館所在的墾丁海域為例,這個海域是台灣珊瑚礁生物多樣性最高的地方,也是長久以來受到嚴重破壞的海域。許多保育人士不斷提出只有總量管制墾丁的遊憩人口,海底的珊瑚礁才有永續的希望,這一點身為台灣海洋生物界龍頭的海生館主管不是不知。然而,海生館自豪每年5百萬人次造訪,遊客卻幾乎集中在暑假。筆者親自體驗湧塞的人群,污濁的空氣,完全毫無教育功能的導覽。除了遊憩與教育品質的低落,更是不斷消費墾丁珊瑚礁生態的最大幫兇。如果我們以「海洋環境的公共利益」為前提強制管制旅遊的人數的話,那以商業利益為導向的BOT廠商能接受嗎?海生館敢為墾丁珊瑚礁,依其所謂的「準確定位公家單位和廠商關係」,維護和監督此一環境正義嗎?這些問號早已打破海生館所設立的BOT基本立場。

這幾年來,每到暑假海生館總是不斷地推出「動物明星」招攬生意,從早被打入冷宮在清水休息站的鯊魚、死在運送過程中的鯨鯊到小白鯨、企鵝,都是強力消費生命的犧牲品。去年暑假海生館更透過民視從各項節目到24小時新聞的跑馬燈,在六十多天的暑假中,每天不斷利用「置入性行銷」的手法,以鯨鯊、白鯨過生日、企鵝跳水等馬戲團式廣告在電視強力放送,現在又搞「小白鯨結婚」來炒熱寒冷的冬天。試問在能源吃緊的今天,海生館還要花費每月上百萬的電費維持白鯨和企鵝這些來自冷水域嬌客的生活環境嗎?除了讓BOT廠商荷包滿滿,這些明星動物對擠在燠熱玻璃走道裡的遊客們到底有多少教育的效果?那些所謂「研究」、「教育」等光冕堂皇的理由,實在令人可笑。更不要忘了,這些降溫用的電可是由核三廠排放的熱水消耗懇丁珊瑚礁生態,甚至可能造成珊瑚白化與死亡所換來的!

許多朋友都發現,凡到過海生館的遊客都不難發現海生館整個遊憩展場讓人彷彿置身於北二高的清水休息區,讓人有時空錯亂的感覺。其道理很簡單,因為海生館BOT 的廠商和清水休息區的廠商都是同被總統聘為總統府顧問的紅頂商人。海生館的設計讓遊客先忘情的在購物區消費,對於海生館的教育功能早已拋在腦後,等到入館後迅速的參觀,之後又再消失在入口的購物商店。海生館能如書上所說的,監督早已涉入政商關係的BOT廠商嗎?我們只能坐視BOT廠商像是一隻永遠餵不飽的怪物,不僅直接吸飲公權力、公有財,更站在國家資產的肩榜上,不斷的啃蝕台灣的海洋生態!

BOT廠商為所欲為,無法掌控,公部門與私部門之間的利益糾紛,早已黑函滿天飛,卻不見司法單位大力調查與媒體關愛的眼神。書中所謂「民間廠商,你是我們的伙伴;BOT政策,讓我們在國家財務和人力的困境中,為台灣的海洋走出一條康莊大道」,說的真好聽。卻也只是另一種用來粉飾太平的手法罷了。這次白鯨事件更是凸顯出這樣的矛盾與隱憂。

歌功頌德的話,駝鳥心態的主政者超愛聽,卻不願正視背後早已腐蝕的真相。海生館BOT與高鐵與高捷BOT的不同,在於前者牽涉到百年樹人的海洋教育,而教育事業是無法BOT的。海生館BOT表面上看似成功的例子,已造成台灣博物館教育事業的嚴重衝擊。政府急著將每一家博物館BOT或是法人化,例如澎湖水族館就在這樣的政策下被海生館經營廠商標走,其下場更是淒涼。其實現在政府推銷BOT就像當年媒體大力放送宜蘭冬山河一樣,造成台灣的每個縣市都要有一條冬山河。而在環境保育人士眼裡,孰不知冬山河是台灣河川生態上一大敗筆。

海生館BOT真的是美好的嗎?從海洋台灣的關懷來看,答案明顯是否定的。就在閣揆換人,行政團隊大換血之際,海生館的BOT也該重新體檢,不然台灣海洋教育的悲歌只會不斷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