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例免打樁水下基礎工法 大彰化西南、西北風場環差過關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首例免打樁水下基礎工法 大彰化西南、西北風場環差過關

2022年03月03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廖禹婷報導

大彰化西南風場與西北風場的環差案昨(2日)在環保署通過環評審查,未來兩風場除了會加大裝置容量及風機間距,也會減少風機數量,並成為台灣首次引進「管架式負壓沉箱基礎」水下結構施工方式的風場。

大彰化西北、西南風場的環差案昨(2)日在環保署通過環評審查。攝影:廖禹婷
大彰化西北、西南風場的環差案昨(2)日在環保署通過環評審查。攝影:廖禹婷

因應國際趨勢改採16MW大型風機 引負壓沉箱基礎減噪

沃旭能源的「大彰化離岸風電計畫」共有東北、東南、西北及西南四個風場,近來離岸風機多朝向大型化發展,沃旭能源因而在去(2021)年提出要將西北、西南風場的風機加大,單機裝置容量由8~11MW調整至8~16MW。

開發單位指出,西北風場最大總裝置容量為598MW ,西南風場最大總裝置容量則為642.5 MW。為了保持總裝置容量不變,此次變更將減少最大風機的實設數量,西北風場將從54~74支降低為37~74支;西南風場是則預計降為57~80支。另外,未來改為大型風機後,16MW的風機間最小間距將拉大到850公尺。

此次環差的另一焦點,則是開發單位引進「管架式負壓沉箱基礎」,作為未來水下結構施工方式的選項。開發單位強調,此工法不須大型打樁設備機具,也幾乎沒有水下噪音,可減少海上施工時間。不過,目前我國尚未有風場採用此工法,且沉箱僅適用於軟弱黏土層及低強度土層地區,必須因應當地海床地質結構選用,因此先以彈性選用為主,而非全面採用。

風場距綠蠵龜洄游路徑10公里 開發單位強調無明顯影響、將持續納入監測

此案在第二次初審時,環委曾要求補充說明相關生態監測與保育對策,同時加強鳥擊對策,並考慮是否納入綠蠵龜等海洋爬行動物的生態監測。

開發單位昨回應,目前大彰化西南風場第一階段進入施工階段,已架設高效能鳥類監測雷達於離岸變電站上,可有效增加鳥類飛行高度資料的收集,且可更為精確的追蹤鳥類動向,以分析鳥類飛行方向及高度。

另外,開發單位也說,根據海保署研究估算,二風場與綠蠵龜洄游路徑的最近距離長達10公里以上,因此,初步評估此次開發對綠蠵龜不會產生明顯影響。不過強調,未來會在執行鯨豚調查及執行風機水下攝影觀測時,一併觀測是否有海洋爬行動物出沒。

西南風場高效能鳥類監測雷達示意圖。圖片來源:擷自環評書件資料
大彰化西南風場高效能鳥類監測雷達示意圖。圖片來源:擷自環評書件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