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就能來一杯美味的蛋白奶昔? 紐約新創顛覆你對太空食品的認知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呼吸就能來一杯美味的蛋白奶昔? 紐約新創顛覆你對太空食品的認知

2023年06月15日
轉載自關鍵評論網;文:張瑞邦(Tucker Chang)

太空人飛離地球後,多仰賴預先密封好的冷凍乾燥食物或偶爾在太空站種植的蔬菜為食,但紐約新創公司Air Company研發的「呼吸製成食物」技術,可能將顛覆外界對太空食品的認知。

著重報導新創科技的《麻省理工科技評論》(MIT Technology Review)指出,成立於2017年的Air Company擅長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轉化為能供人類使用的酒精,過往甚至曾用二氧化碳製作伏特加酒、香水及清潔用品。

FodCzHiXsAAoRBC

Air Company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轉化成香水、伏特加之後,現在開始製造永續燃料SAF。圖片來源:Air Company Twitter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表示,Air Company此次研製的「呼吸轉化食物」技術便是採用太空人在外太空所呼出的二氧化碳,結合電解水產生的氫氣來生成酒精,待提取酒精後,團隊會將酒精用於「種植」食物。

Air Company的聯合創辦人兼技術長希恩(Stafford Sheehan)對此表示:「用人類呼出的空氣製作食物,這聽起來實在不可思議,但當你了解這項技術背後運行的原理時,就會發現它一點都不複雜,簡單來說就是利用二氧化碳,將其與水、電相互結合產生蛋白質。」

希恩接著強調,在製作過程中所生成的酒精可餵給酵母菌發酵,從而產生「可供食用」的食物,該類食物與植物肉(Seitan)等替代肉品不同的地方在於,其外觀更像市面上可見的奶昔飲料。「該製程會不斷藉由酵母菌發酵來供應太空人食物,每當太空人想要來一杯美味的太空蛋白奶昔時,便可以用這種方式獲得。」希恩如此說道。

Air Company為什麼要開發此項太空食品?

科技新知網站《Gearrice》解釋,為有效解決太空人執行太空長期任務的食物問題,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以下簡稱NASA)於2021年1月啟動「深空食物挑戰賽」(Deep Space Food Challenge),該競賽號召眾多新創公司共同為往後的太空任務開發永續食品,Air Company便是其中參與的隊伍之一。

美國佛州甘迺迪太空中心(KSC)太空作物生產資深專案負責人弗里奇(Ralph Fritsche)指出,太空人在國際太空站所食用的包裝食品保存期限約為一年半,這樣的時長無法應對未來期程更久的太空任務,例如太空人登陸火星任務,就算是日程較短的登月計畫也恐面臨太空食物超過食用期限的難題。

space_station_fresh_fruit_goodies_food_main_0

為長時間的太空旅程做準備,NASA在2021年1月啟動「深空食物挑戰賽」(Deep Space Food Challenge)。圖片來源:NASA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提及,雖然距離人類登陸火星還需要一段時間,但探索月球的阿提米絲計畫(Artemis program)預計在數年內就會送4名美國太空人登陸月球並執行繞月計畫。倘若成功,這將是自1972年阿波羅17號(Apollo 17)以來,首次執行的人類踏上月球任務。然而該計畫的時長恐達數月甚至超過數年,因此太空人的飲食系統供給至關重要。

美國食品科技媒體《The Spoon》表示,該挑戰賽亦與加拿大太空總署(CSA)合作,從2022年1月開始,約有200間響應研發永續太空食物的新創科技公司挺進第二階段,然而截至2023年1月,僅剩11個團隊獲得進入決選階段的資格。

《The Spoon》認為,該競賽充滿挑戰的地方在於,參賽團隊必須展示可運作3年的永續飲食系統,這套系統須在NASA未來的探月任務中養活4名太空人,雖不需為太空人提供任務中的所有三餐飲食,但仍要按照NASA要求的程序為太空人製作富含營養的食品。

阿拉巴馬州馬歇爾太空飛行中心(MSFC)深空食物挑戰賽專案負責人赫布萊特(Angela Herblet)表示,近期已陸續有來自學術界、科技業、政府部門的評審委員前往各家參賽公司查驗他們所研發的食品。「針對邁入第三階段的挑戰團隊,NASA將側重在參與團隊的技術開發,希望研發團隊能用最少的資源、最低的浪費,為太空人生產出健康、安全且可口的食物。」赫布萊特這般強調。

Air Company團隊在挑戰賽的表現為何?

根據NASA於2023年5月19日所公布的決賽名單顯示,Air Company是在第二階段中進入決選的11個團隊之一,身為主辦方的NASA將提供包含Air Company在內的美國團隊2萬美元獎勵金(約台幣61.5萬元/約港幣15.6萬元)。

該網站指出,待NASA對所有決選團隊進行更詳盡的技術檢查後,將於2024年4月公布最終的優勝者,同時也會向競賽贏家頒發150萬美元的研發獎勵金。

《The Spoon》另提及,在這11支隊伍中,有8支隊伍來自美國新創公司,其餘3個團隊分別來自澳洲、芬蘭及瑞典。澳洲新創公司Enigma of the Cosmos在競賽中創建能改善植物逆境抵抗和耐受力的作物生產系統,預計能縮短植物生長周期,若一切順利植物的成長效率至少可提升40%;創立於芬蘭拉彭蘭塔(Lappeenranta)的新創Solar Foods,選擇以氣體發酵來生成單細胞蛋白質,期望以此建構蛋白質生產系統。

總部位於瑞典哥特堡(Göteborg)的Mycorena則開發出一種真菌循環生產系統「AFCiS」,其能透過真菌氧化的過程產出真菌蛋白,該類微生物蛋白可用於取代以動物或植物為主的食物來源。Mycorena研發部門代表卡爾森(Kristina Karlsson)表示,真菌蛋白所生成的食物富含纖維質、維生素和其他營養素,且脂肪及含糖量甚低,所產生的代謝廢物也較少。

其他美國團隊設計出哪些食物生產系統?

根據NASA官方表示,來自芝加哥的InFynity同樣利用培養真菌蛋白的原理研發營養且美味的太空食品;加州代表Nolux創建一套能模仿自然界光合作用的循環系統,同時將真菌及植物導入該系統中,以此作為太空人可快速獲取的食品;佛羅里達州新創Kernel Deltech則聲稱,團隊已成功運用最少的原料生產出高品質的大型真菌栽培基質。

美國奧勒岡州新創公司Mu Mycology則側重於大型真菌的栽種,Mu Mycology採用閉鎖式蕈類肉質產孢子實體培育系統,讓各類食用真菌能最高密度的廣泛生長;明尼蘇達州研發團隊Far Out Foods亦開發出閉鎖式食物生成循環系統,該團隊將此系統稱作Exo-Garden,並用其培植各式蕈類和水耕蔬菜。

img_0011

佛羅里達州 Interstellar Lab of Merritt Island所開發的營養生態系統NUCLEUS,可生產新鮮蔬菜、蘑菇和昆蟲等,為長時間太空旅行提供食物。圖片來源:NASA/Methuselah Foundation

《The Spoon》認為,進入最終階段的美國隊伍中,最有趣的團隊絕對屬科羅拉多州的新創SATED,因為該團隊根本沒有建立任何食物生成系統,但其發明的太空烹飪設備,可讓太空人用最簡易的方式烹煮各式食物。該媒體另表示,NASA想讓旗下的太空人體驗另類烹飪的樂趣,所以才會讓SATED入選。

來自佛羅里達州的星際實驗室(Interstellar Lab)則相當受到外界矚目與期待。《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揭露,該團隊所研發的NUCLEUS生成系統為一套涵蓋多個小型烤麵包機大小的「膠囊」,每個獨立的膠囊都有自身獨有的溫度、濕度以及灑水系統,太空人可以在各式的膠囊中種植不同類型的蔬菜甚至是養殖黑水虻(Hermetia illucens)等富含高蛋白的昆蟲。

「星際研究室會將地球生態系統的一部分帶入太空,太空人可以在各個膠囊內種植香菇、蔬菜和養殖昆蟲,雖然該系統多為人工智慧(AI)控制,但太空人仍可每周騰出3至4小時為這些植物播種、修剪。」星際研究室創辦人兼執行長貝爾維西(Barbara Belvisi)如此描述,並強調該公司還另外研發更大型的充氣式獨立空間「BioPods」,其希望BioPods有朝一日能於月球或火星表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