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白鼻心搬入都市還好嗎? 學者研究犬殺居死因之首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台灣白鼻心搬入都市還好嗎? 學者研究犬殺居死因之首

2023年08月01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李蘇竣報導

白鼻心「冰箱」在台大遭犬殺事件,讓保育界十分痛心。台灣白鼻心逐漸適應都會環境,但生存充滿危機,有研究團隊分析近10年台中市區白鼻心救傷紀錄發現,遊蕩犬隻攻擊(犬殺)成為都市白鼻心的死因之首,縱使緊急救治,死亡率也是100%。學者呼籲,犬貓為外來入侵種,應加強遊蕩犬貓管理。


白鼻心有極好的攀爬能力,活動範圍逐漸適應城市環境。圖片來源:林品萱提供

分析十年救傷白鼻心死因 犬殺、車禍為大宗

台灣大學昆蟲學系副教授曾惠芸和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林思民的研究團隊,與台中市野生動物保育學會合作,分析台中救傷中心近10年紀錄,評估城市中白鼻心面臨的威脅、繁殖時間與棲息環境特徵,研究成果7月底發表於《野生動物管理期刊》(Journal of Wildlife Management),還獲選登上9月份期刊封面。

林思民今(1日)於線上記者會說明研究成果。從救傷資料來看,白鼻心在台中都會區的通報案例逐年攀升,進一步分析繁殖點位分布,發現至少有45個巢,位在周圍有90%建物的人口稠密區,引發各式衝突。統計救援的案例顯示,犬殺位居白鼻心死因之首,其次是路殺(車禍),且這兩項事故的死亡率為100%,犬殺案件數更可能遠遠被低估。


白鼻心救傷通報類型統計,其中犬殺與車禍的死亡率為100%。圖片來源:記者會簡報

台大白鼻心「冰箱」遭犬殺令保育界痛心。林思民表示,光台大一年內就有3隻白鼻心遭犬殺,而研究團隊初步統計,在人口密度更高的大台北地區,白鼻心終身活動範圍平均只需12公頃,且校園與公園綠地均可維持其長期生活所需,可依此制定更友善的保育策略。

林思民建議,應加強遊蕩犬貓管理,並促進城市的綠地、水體等藍綠帶生態功能,將野生動物作為生態改善的指標。

「一分鐘就能咬死白鼻心」 學者籲處置遊蕩犬

研究團隊進一步統計遭犬殺的白鼻心年齡層,以亞成獸56%占最大宗,林思民分析,亞成獸可能是剛離開巢穴探索世界,卻不熟悉危險而被攻擊,即便是成熟的個體,也可能因在地面移動速度較慢,難逃犬口。

透過監視攝影,研究團隊更記錄到狗一分鐘內就能咬死白鼻心,而一旦獵物死了,狗就會鬆口放棄。可見犬隻攻擊野生動物通常不是為了吃,只是單純「玩獵物」的行為。


研究團隊透過無線電追蹤,找到台大校園內一對白鼻心母子在樹上休息。圖片來源:林品萱提供

林思民指出,沒有多少國家的政策是放任犬貓在外遊蕩,國外甚至會獵殺生態敏感區內的遊蕩犬貓。台灣的遊蕩犬貓是「政治問題」,需要更多的智慧去處理。

曾惠芸表示,各國都定調犬貓為「外來入侵種」,而任何入侵種都應該要處置,大家要接受犬貓不是原生動物,不該以正常的生態系與物競天擇來看待。

都市生態系將成常態?保育面臨新課題

白鼻心又名果子狸,大小和家貓近似,在夜間活動,於都會區中多取食野果與落果、獵食小型鼠類、鳥蛋或幼雛。曾惠芸表示,台灣白鼻心逐漸搬入城市,成為本土物種適應都會的案例,因此釐清牠在城市中生存的狀況十分重要。

林思民說,這項研究可提供亞洲類似地區更多數據,以利未來進行管理。如這次發現白鼻心可能在夏季比冬季更活躍,也推估城市白鼻心的主要繁殖季是春季,在夏秋之際獨立離巢。而白鼻心多居住在屋頂,輕鋼架隔間,或是建物地下室,未來在房屋設計時可考量封閉對外孔洞、通風豎井等,避免白鼻心進出引發衝突。


白鼻心會穿梭於建物屋頂,甚至作為居住空間。圖片來源:台中市野生動物保育學會提供。

※ 本文由行政院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補助廣告經費

作者

李蘇竣

生在台灣,活在台灣,我們都是山與海的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