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琉球啟用第四座污水廠、荷蘭對美企PFOA污染展開刑事調查、香港三讀通過減塑條例 | 環境資訊中心
編輯直送

小琉球啟用第四座污水廠、荷蘭對美企PFOA污染展開刑事調查、香港三讀通過減塑條例

2023年10月20日
編輯室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10月19日

廢「農膜」循環再利用 嘉縣率先啟動

農業資材「農膜」使用廣泛,種植絲瓜、番茄、鳳梨、西瓜、洋香瓜等作物時可用農膜防止雨水沖刷、抑制雜草、反射陽光、調節溫濕度及減少肥料農藥使用,但因屬消耗品,衍生環保問題;嘉義縣政府19日開全國風氣之先,啟動農業剩餘資材循環再利用計畫,由官方、企業及農民三方合作,將廢農膜再製成具商業價值的產品,創造綠色經濟,將可減少全縣八成七的處理廢農膜碳排放量。(自由時報報導

小琉球第4座污水廠啟用 可處理全島90%生活污水

屏東縣政府為提升琉球鄉海域水質,第4座大福聚落式污水處理廠19日啟用,污水廠啟用後將有效淨化琉球鄉生活污水,維護周邊海域水質及海洋生物多樣性,廠區的結構體及防波堤岸彩繪融入地景、綠化景觀,為琉球鄉再添新地標。全鄉合計4座污水廠,每天可處理3580公噸污水,約全島90%的生活廢污水。(中央社報導

經濟部視SRF為綠能 環團批製造空污不應獎勵補助

不滿彰化縣將設置高達11座焚化爐,彰化環保聯盟19日上午舉行記者會批評,環境部力推的「固體再生燃料」SRF竟被經濟部視為綠能,SRF會排放污染、製造更難處理的廢棄物,根本是假綠能。更不滿政府持續推動興建焚化爐,質疑難道要讓台灣變成垃圾焚化島嗎?對此環境部解釋,SRF不能是有害物質、不能是醫療相關物質,就是一般可燃的事業廢棄物為主,包括塑膠、木質類等生物質,燃燒後也要達到一定熱值效能才有取代燒煤炭的效果。(公視新聞網報導

救回柴山「密毛魔芋」!巡山隊復育台灣原生「臭美巨花」

台灣原生種「密毛魔芋」是台灣最高花序的植物,世界文化遺產英國「邱的皇家植物園」現存密毛魔芋模式標本百年前採集自高雄柴山。不過,柴山遊客倍增,密毛魔芋開花飄散「獨特味道」,遭人為破壞,柴山志工巡山隊曾錦元、郭高義等人2015年移植到山下,遷地保育人工授粉,2021年萌生第二代幼苗,完成生命周期,今年再長上第三年幼苗植株,生生不息。(自由時報報導

賴清德五大策略達成2050淨零轉型 未來著重氫能源發展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今天推出能源政見,提出達成2050年淨零轉型五大策略,包括啟動第二次能源轉型,形塑淨零永續的綠生活。第二次能源轉型著重發展多元綠能,尤其是氫能源、生質能、海洋能等再生能源。賴清德訂定目標,希望在2026年到2050年達成電力去碳化,2026年目標燃氣50%、燃煤30%、再生能源20%;到了2050年,目標再生能源占60%至70%、氫能源占9%至12%、燃氣占20%至27%。此外針對核能,賴清德表示,核一、核二、核三除役是根據法律,並無意識形態,未來新的技術若有辦法解決核能安全及核廢料問題,他相信府不會排除核能運用。(聯合報自立晚報報導)


反對決議遭否決 逾5萬家企業明年起須在歐盟申報營運對氣候影響

英國金融時報(FT)報導,歐盟正在推動要求企業提高其氣候影響透明度的法案,永續申報標準為其中一環,明確列舉企業應申報的準則,例如污染、用水以及對當地社區的影響等。這項框架在起草階段就已放鬆監管力道,允許企業只要申報達成巴黎氣候協定全球暖化目標的「實質」努力。歐洲議會目前已克服右派議員的反對,為通過跨國公司的永續申報新標準鋪路,超過5萬家企業明年1月起將須開始評估自家營運對氣候的影響。(聯合新聞網報導

永久化學品PFOA污染 荷蘭對美國杜邦展開刑事調查

荷蘭當局今天針對美國化工業巨擘杜邦公司和其拆分出的科慕公司在鹿特丹(Rotterdam)南部一間工廠多年來造成「永久性化學物質」(forever chemicals)污染展開刑事調查。調查重點將放在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 PFOA)的排放,這種全氟烷化合物在環境中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分解,且與癌症、不孕和環境破壞有關聯。(中央社報導

暖化延長昆蟲繁殖週期 專家憂衝擊整體生態

隨著暖化氣溫升高,法國科學家發現有些昆蟲的繁殖期也跟著拉長,像是蜜蜂、白線斑蚊和綠色臭蟲等,原本活躍期主要分布在5到9月,現在則到11月底還可看見牠們的蹤跡。法國昆蟲生物學研究所所長吉朗恩指出,像是大虎頭蜂、非洲蜂等昆蟲,很明顯就是因為氣候變暖,展現了更強韌的生命力。而登革熱的媒介之一白線斑蚊,也有類似的現象。(公視新聞網報導

日本福島氚水排海 IAEA率團調查6種魚類採樣

日本福島核電廠開始排放核污水後,中國立即全面禁止日本水產品進口,對日本漁業造成重大打擊。為了確認日本水產安全無虞,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19日率領南韓、中國和加拿大等國專家,前往福島當地漁港進行魚類樣本調查,並且由各國帶回實驗室化驗分析,確認輻射值有沒有超標。(公視新聞網報導

立法會三讀通過「走塑」條例 管制即棄塑膠餐具 首階段明年4月22日實行

香港立法會18日首日復會,三讀通過《2023年產品環保責任(修訂)條例草案》(「走塑」條例),條例草案規管聲稱「可分解」的塑膠產品,禁止製造、銷售或分發。草案委員會主席盧偉國認為市民普遍認同「源頭減廢」的重要性;實政圓桌立法會議員田北辰則稱「困難係可以克服嘅」,期望政府平衡環保立法及對市民生活的影響。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表示,計劃第一階段在六個月內實行,即2024年4月22日實行,即世界地球日開始實施。(星島日報報導

※編輯室另策劃2023年熱浪事件整理,頁面每日更新,詳見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