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那山上的家 | 環境資訊中心
我們的島

我那山上的家

2007年07月26日
文字:李慧宜(公共電視記者);攝影:陳添寶(公共電視記者)

溪流探險課程第一次到台南南化的關山村,是因為當地著名的有機黑糖,那是今年3月的事了。當時,我們透過當地朋友介紹,拜訪了關山唯一的學府――瑞峰國小;接待我們的,是教導主任林瑞崑。

林主任待人熱情,也是位生態專家。當晚,他心血來潮,拉著我們走上山夜間觀察,卻也同時帶我們走進了瑞峰國小這個大家庭裡……

6月台南的太陽,一早就探出頭,迎接上學的小朋友。這一天,學校跟往常不太一樣,教室裡很熱鬧、走廊上的笑聲也變多了。

在進入暑假前,南化鄉的瑞峰國小,正招待著一群遠從台北來的客人。武功國小的39位學生,跟著瑞峰國小師生的腳步,離開學校後門,往高水坑溪走去,他們要共同上一堂溪流探險課程。溪探的地點,是瑞峰國小旁的高水坑溪。這條溪流,也是瑞峰國小的水源地。有寬闊綠葉的,是咬人狗;開著白色花瓣的,是閉鞘薑,一路上的驚喜,讓孩子們幾乎忘了此行真正的目的地。

跟深潭互動,是孩子認識自然的起點高水坑溪的表情非常豐富,不到1公里的溪探距離,有巨石、礫石,和著名的千層岩瀑布。孩子們打著水漂,用手裡的石頭激起水花,跟深潭互動,是孩子認識自然的起點;回程路上,大夥兒跳進水裡,在千層岩上溜滑梯。

武功國小是一所563人規模的台北市區國小,瑞峰國小,是一間學生只有32人的台南鄉下小學,在親近自然的同時,雙方體會大大不同。常跟家人跑野外的武功國小陳柏守說,在都市生活的小朋友,玩的都是塑膠類的玩具,而在自然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即使面對看起來不起眼的植物果實,都可以成為生活中的樂趣。

瑞峰國小位在南化水庫上游的集水區――關山村,這裡的孩子,從小就沉浸在自然裡。但是,現實生活的另一面,孩子家庭的經濟壓力,卻讓瑞峰的學生,必須提早學會獨立。

大夥兒跳進水裡,在千層岩上溜滑梯天色漸漸明亮,孩子還在床上呼呼大睡。11位住宿學生中,五年級的陳重池總是第一個起床,叫醒大家、也喚醒每天的開始。學生的三餐都在學校解決,負責採買食物的,是在瑞峰服務12年的林瑞崑主任。因為最近的市場到學校,距離34公里,來回至少要花2小時,沒有任何菜販,願意做賠本生意,所以當年林瑞崑一到瑞峰,就扮演學生的衣食父母。

6月是畢業的季節,各年級除了既定的課程,瑞峰國小全校也正忙著畢業典禮的活動綵排。在這個看似普通的小學校裡,其實有一項環境教育的工程,正默默地進行著。1998年,瑞峰首次進行戶外教學;2000年,瑞峰入選台南小班教育實驗學校,以社區生態環境發展本位課程,瑞峰國小的環境教育正式上路。

今年3月正值枯水期,瑞峰的溪探課程,是在乾涸少水的大竹坑溪上進行。40出頭的林瑞崑,是發展瑞峰國小環境教育的推手。在他的鼓勵下,每個瑞峰的師生,都成為生態解說員。

瑞峰國小的孩子,從小就沉浸在自然裡每個學期的2次溪探課,讓瑞峰國小的教育,發生在校園,也落實在社區的自然環境裡。天花板上,是學生製作的蜘蛛模型,教室外牆,有動植物介紹圖卡。校園內的生態現況,孩子也可以如數家珍。學校處處有生機,孩子從來不會把動植物或小昆蟲據為己有;要交朋友,就是去拜訪牠們的家。

其實,在武功國小到瑞峰國小之前,瑞峰國小的全校師生,就已經先到台北「見」過「世面」了,招待的主人,就是武功國小。大部分瑞峰學生都是第一次搭捷運。站著的人,玩得很開心;坐著的人,也望著窗外看得津津有味。從捷運到渡輪、從淡水到八里,這群山上的孩子,得以透過都市生活,對照出自然環境的獨特性。

關山村裡,檳榔樹和芒果樹隨風搖擺。孩子奔跑追逐的聲音,從學校傳進社區。

走進校園,抬頭看到白雲緩緩飄過、太陽露出光彩,低頭一望,是樹影在草地上手舞足蹈的模樣。這平凡的一切,是瑞峰孩子的生活與童年,也是島嶼上的動人故事。

瑞峰國小的孩子表現出來的自在,成熟到難以想像採訪側記

在瑞峰國小裡,孩子可以自信地介紹各種動植物、坦然地接受現實考驗,他們表現出來的自在,成熟到難以想像。或許,不是孩子太優秀,而是我們對這片土地的理解過於狹隘。地處偏遠山區的特殊背景,使得瑞峰國小不只是學校,也必須是個家。當我們再度想起這處小角落時,他們正持續地創造更大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