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1日,全世界最常公投的國家——瑞士,定調了2050年的國家能源轉型路線。本次公投題目為:「您是否同意2016年9月30日通過的《能源法》修正案(包含禁止興建新的核電廠)?」結果獲得58.2%民眾支持,成為繼鄰居德國之後、第二個確定告別核電的歐洲先進國家!
其實,這不是瑞士第一次辦核能公投了,據統計,這已經是瑞士人第8次為核能議題進行投票了。上次在去年11月,綠黨與環保團體發起公投,表決是否讓核電廠在2029年提早除役、並將電廠使用年限減至45年?結果只獲得45%民眾支持,未能過關。
目前瑞士共有4座核電廠及5部機組,包含全球最老的現役機組Beznau一號機,自1969年運轉至今近半世紀。2011年日本福島核災爆發後,瑞士政府決議不再興建新核電廠,既有電廠也須在運轉50年後除役,依此時程估算,到了2034年最後一部機組服役滿50年,即是瑞士正式告別核電的時刻。
核電占比達1/3,廣設綠能成當務之急
讓我們來了解一下這個中歐小國的能源結構。據瑞士聯邦政府能源辦公室(Swiss Federal Office of Energy)公布資料,2016年瑞士用了582.4億度電(扣除傳輸損耗與抽蓄發電),比2015年耗電略減0.01%,GDP卻逆勢成長1.3%,兩者有脫勾跡象。
觀察供電組成,被阿爾卑斯山脈貫穿整個國土的瑞士,活用了境內充沛的高山水力資源,「水庫」(34.7%)和「川流式」(25.2%)水力兩者便貢獻全國近六成電力,但緊追在後的第二大來源就是核電(33.5%),傳統火力發電僅占2.3%,使得瑞士的電力排碳係數得以維持在低檔。不過,大規模水力發電在不少環保人士眼中有破壞生態之嫌,不算友善環境的低碳能源,可是諸如太陽能、生質能、廢棄物發電等再生能源,目前只貢獻瑞士4.3%的電力。
因此,假如瑞士想擺脫原本貢獻1/3電力的核能,未來勢必得在再生能源上加碼投資,才可能補上核電遺留的缺口。目前政府祭出增加電力「附加費」(由每度1.5分瑞郎提高到2.3分)作為綠能補貼財源,至2030年都會再生能源提供投資補貼等措施,希望刺激綠電供應來源。
跟台灣一樣,綠能推廣政策的疑慮多環繞在:電價會不會漲(或漲多少)?對此,聯邦政府輪值總統、也是能源部長的羅哈德(Doris Leuthard)表示,瑞士扶植再生能源的代價,約等於每戶家庭每年多付40瑞郎(約1261台幣),但反對方回擊,新版《能源法》未來30年將增加2000億瑞郎成本,每戶四口之家一年得多繳3,200瑞郎(約10萬896台幣),兩者預估數據相差80倍!
戒除化石燃料,「供熱」及「運輸」得同步轉型
事實上,因高山地形及氣候條件使然,電力僅占瑞士1/4的能源使用需求,在「供暖」與「運輸」兩大部門,瑞士非常仰賴外來的進口化石燃料。以冬天最重要的供暖為例,瑞士不像北歐國家常用區域供熱系統,此刻多半還是用燃油提供家戶暖氣,光此需求就消耗掉全國近1/6能源。
換句話說,擺脫核電還不是瑞士最頭痛的能源問題,如何在家戶供暖和交通方面戒掉化石燃料,降低此刻高達75%的進口能源比重?才是他們最大挑戰!
按目前規劃的「2050能源策略」(Stratégie énergétique 2050),今後瑞士將逐步推動提高能源效率、投資再生能源、擴增電網設施等行動策略,而修改電業法令、促進市場自由化等相關財稅制度,要等到2021年後才會上路。為降低化石燃料依賴度,政府也訂出了:課徵碳稅、減少人均能源耗量(2035年比2000年減少43%)、要求2021年後出廠新車排碳量降至95g/km(現為130g/km)、逐步淘汰燃油供暖設備、設定區域供熱系統的非再生能源燃料使用上限等措施。
儘管廢核公投終於過關,但瑞士境內還是有不少質疑聲音(例如那4成投反對票的人)。有人擔心再生能源會推高電力價格、無法穩定供應、甚至迫使瑞士輸入更多鄰國電力,過去常是電力淨輸出國的瑞士,去年真的碰到「進口多於出口」的狀況。無論如何,他們還有17年時間可以好好準備,而這段學習歷程和社會磨合經驗,值得台灣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