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首度列入保育紅色警戒 台灣應正視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珊瑚首度列入保育紅色警戒 台灣應正視

2007年09月17日
摘錄自2007年9月16日中央社台北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根據世界保育聯盟(IUCN)最近發佈的資訊,珊湖首度被列入瀕危物種的「紅色警戒」名單,學者專家認為,這對台灣域的海珊瑚礁是項警訊,漁政、環保及觀光主管單位應予正視。

WWF分析,珊瑚礁的面積在整個海洋環境中所佔比例不到0.25%,但蘊藏了200萬物種,佔了25%的海洋生物,也構成了1/4供人類使用、具商業價值的重要海洋物種,無論對全球沿海地區人民的漁業生計及觀光,都是極為重要的資源。

但全球的珊瑚由於非永續性及破壞性漁撈、氣候變遷等因素而衰竭。WWF警告,除非人類立即採取行動,將有更多物種面臨威脅。除了海洋生態、漁業及觀光外,珊瑚礁也是人類環境的天然屏障,聯合國降低災難國際策略小組(ISDR)及WWF都表示,珊瑚礁及紅樹林確實化解了2004年印度洋海嘯的力量,如馬爾地夫政府努力保護外海的珊瑚礁,降低了海嘯造成的災害。

台灣的珊瑚礁生態也令人憂慮,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的「2004年世界珊瑚礁現況」報告就警告,過度及破壞式捕魚、沉澱物及海岸地區發展等因素,使全台灣珊瑚礁面臨威脅。報告指出,除了西部沙灘沿海地區外,台灣周圍海域都有珊瑚礁,而被觀察的32個區域中,有18個區域的珊瑚分佈不到30%,顯示這些礁層處於嚴重壓力或傷害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