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季砸億元 蘇花公路成錢坑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颱風季砸億元 蘇花公路成錢坑

2007年10月08日
摘錄自2007年10月8日聯合新聞網宜蘭縣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蘇花公路成了「錢坑」?公路總局投入搶修經費暴增,2007年光是聖帕颱風至今,就花了1億多元,公路總局還要編列15億元改善;但落石坍方不斷,修補不完猶如「燒錢」,倡建蘇花高速公路的聲浪再起,興建經費約930億元。

蘇花公路2007年落石坍方特別嚴重,「聖帕颱風是關鍵」,公路總局四區處副處長盧溢峰說,8月19日高達497.5毫米的雨量,創蘇花公路有史以來的紀錄。 他說,聖帕沖刷蘇花公路,造成南澳段上邊坡的野溪全部改道,植被遭破壞,「就像保護膜被撕掉」,以後只要下大雨,野溪亂竄,很容易坍方。

公路的服務水準評鑑,分成A至F級,蘇花公路的水準竟然在F級以下,原因就是常有落石。F級以下的公路應降低車流量,但去年六月雪山隧道通車後,順道一遊花蓮的遊客增加,蘇花公路的交通負荷更重。南澳工務段統計,雪隧通車後蘇花公路車流量暴增66%。

公路總局認為長遠看來,興建蘇花高是比較理想的方案。

而台大地質系教授王執明表示,蘇花公路位於大斷層上,片岩的岩性不夠堅固,闢建道路的先天條件就不好,加上地震、颱風多,東北季風侵蝕,岩面的風化影響特別強,不容易維護,沒有闢建高速公路的條件。 她認為今後維護蘇花公路,要看公路單位的工法做得好不好,而且最好要限制蘇花公路的車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