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冬山河、清溪川到中港大排 | 環境資訊中心
公共論壇

從冬山河、清溪川到中港大排

2007年11月05日
作者:陳威志(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執行秘書)

沿著河川人類得以發展成聚落,聚落衍生出種種的文明歷史每天通捷運上班時,就看到站內偌大的廣告看板,宣傳著「中港大排河廊改造計畫~~創意命名活動」,被選中的還可獲得韓國首爾清溪川體驗行的機票。2005年「清溪川改造工程」落成之後,台灣的政界、媒體無不視此為偉大的成就,認為這是李明博市長有遠見有魄力的施政,政府部門、政治人物儘可能地要搭上這班列車,從台北市宣稱要讓瑠公圳重現天日,到台北縣的中港大排整治計畫、甚至高雄的鳳山溪、曹公圳都不約而同地要向清溪川看齊,然而令人疑惑的是,不同河川或水道有其特性,能適用於同一種模式嗎?

「清溪川改造工程」的成就在於,它讓被高架道路、水泥蓋隱沒在地下的河川「重見天日」,尤其令人稱道的是,首爾市政府面對將可能引發反彈的計程車業者、商家,不厭其煩地一步步說服、打動人心;先說服,再動工。

拆高架橋、馬路之所以令人稱頌,是因為翻轉了為了汽車好走而建公路、高架橋的概念,高架道路拆掉後,空間上的開闊,使得通風變好;車流量減少,加上水的因素,使得都市氣溫降低。另外整個城市的交通型態、商圈也跟著改變,因此,與其說這是一個河川整治工程,不如說是一個超大型的都市更新計畫。

中港大排的基本問題是淹水以及裡面的水臭又髒,北縣政府提出的解決方式是把污水截流,送到八里污水處理廠,再排到外海,就污水處理根本的作法似乎是建污水下水道或做現地處理,而不是這種看似比較便捷、比較快看得到效果的作法;何況按照這樣的構想,水會被截走,為要增加淡水補助量,又必須抽取五股工業區處理過的廢水再打回上游,這其中是不是會耗費更多能源?

北縣府並且要在大排沿岸做更多親水空間、綠美化工程,號稱將舉辦上百場的說明會,不過說明會到底是宣導還是聽取民眾意見,如果民眾在經過上百場的討論後,認為只要不淹水、水變乾淨就好了,不需要做這些親水、綠美化工程了呢?

清溪川當然有好也有壞,他的的成就在於「拆高架橋,河川重見天日」,翻轉既有對交通的價值觀,不過在另一方面卻也被批評「其實是一條沒有生命的人工排水道!」,因為水泥河道裡的乾淨水80 %都是靠電力馬達從漢江抽來的,河道下方是首爾地鐵系統,為了不影響地鐵安全,河床下方和兩側都舖上不透水層,防止滲漏,是完全人工化、水泥化的「河川」,就都市景觀而言或許成功,但就生態角度來看卻是不及格。

不同性質的中港大排,到底要從清溪川的例子中學到什麼呢?被譽為「偉大成就」不只在於做到前人所不能做到,更在於翻轉既有價值,引領新觀念走在前頭,北縣對於污染水質所作的「截流、綠美化」,似乎離首爾清溪川、美國西雅圖的「拆高架橋」的前瞻還有點距離。

許久以前有一條河川洪氾整治的良好範例—宜蘭冬山河,請知名公司─日本象集團來設計,後來不論是親水或淹水問題都獲得改善,並因此為宜蘭帶來大量觀光人潮,然而後來台灣各地大大小小的河川洪氾整治工程 ,卻都要複製這種工法,大河、野溪的特性及問題點不同,對於親水空間、防洪的作法應該各依其性質不是嗎?許多地方不必任何人為親水設施就很親水,本來就很自然的野溪弄得像冬山河的樣子來親水,一昧地複製而沒考略河川的特性,是不是有點本末倒置?

清溪川的主軸(本)是讓河川重見光明,即都市、交通面貌的革新,美麗親水景觀是附加的(末),中港大排到底是要搞景觀設計還是解決水道的基本問題?中港大排的本是什麼?末是什麼?民眾與政府的觀點又有什麼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