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生態與文化的台灣 | 環境資訊中心
自然書訊

走出生態與文化的台灣

《走路:給我一條千里步道》序

2007年12月02日
作者:李偉文(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

行走,可以是散步、漫遊、晃蕩的休閒,也可以是實用性的從一個方到另一個地方求生存的拓荒;當然,行走更可以是從養生健身到心靈禪修的方式,自古以來一直有沿街托缽,甚至用幾跪幾叩的苦行化身為暮鼓晨鐘來敲醒世人。

在《浪遊之歌》書裡這麼說:「走路是將心理、生理與世界鎔鑄於一爐的狀態,彷彿三者終於有了對話的機會,亦彷彿三個音符突然合成和絃。走路使我們能存在於我們的身體與世界中,不致被身體與世界弄得疲於奔命。」

的確,在追求速度的現代,許多人都開始警覺到「慢下來」對我們的心靈精神或生理,都更為健康,慢一點,才可以讓我們感受多一點、體會多一點、享受也多一點。

可是,有很多朋友,可能去過紐約、巴黎、京都數十趟,卻沒到過南投埔里或是花蓮七星潭,許多學生每年寒暑假輪流到美國、英國、澳洲遊學,卻不認識城市邊的那座山,也沒涉過住家附近那條溪流。

多年來,對於大家總是在政治上那抽象的台灣上打轉,覺得很厭煩,好盼望每個人,不分男女老少與黨派,大家一起來認識台灣,拋開政治台灣,走出生態台灣、走出文化台灣。

有這樣想法的朋友很多,因此在黃武雄、小野、徐仁修三位老師登高一呼之下,千里步道運動這一年多在台灣已蔚為風潮,這些步道,或是鄉間小路,或是近郊自然步道,從城市到村莊,從這個縣到另個縣,將台灣孤立的鄉鎮連結起來。

千里步道不是活動,而是運動,是築夢的過程,是召喚,是重新認識自己土地的情懷。

運動,是由下而上的,是民眾身體力行與覺醒,大家一步一步,流著汗,用心感覺台灣的面貌,看見真正美麗的台灣,設法將這些美好給保護下來。

《走路:給我一條千里步道》     《走路:給我一條千里步道》

  • 作者:黃武雄、小野、阿寶、吳明益、李丁讚等13位
  • 出版社:左岸文化
  • 出版日期:2007年11月2日   

延伸閱讀

  • 《家離水邊那麼近》,吳明益,二魚文化,2007年5月
  • 《慢慢走》,王盛弘,二魚文化,2006年05月
  • 《當青蛙來敲門——新店溪左岸的濕地故事》,永和社區大學,左岸文化,2005年12月
  • 《北台灣漫遊——不知名山徑指南1、2》,劉克襄,玉山社,2005年2月1日
  • 《我的野人朋友:16個守護自然的遊俠故事》,李偉文,野人,2004年1月
  • 《女農討山誌:一個女子與土地的深情記事》,阿寶,張老師文化,2004年2月
  • 《浪遊之歌:走路的歷史》,雷貝嘉.索爾尼,麥田,2001年9月
  • 《練習曲》,陳懷恩,華納兄弟影業,2007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