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台灣回顧:樂生療養院保留與否爭議 | 環境資訊中心
回顧與前瞻

2007台灣回顧:樂生療養院保留與否爭議

2007年11月29日
策劃: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撰文:賴昱伸(英文台北時報記者)

樂生療養院保留與否的爭議,從3年多以前開始延燒,抗爭的行動,也不時會在新聞媒體中出現。

樂生療養院是由日本政府所興建,完成於1930年,原名「台灣總督府癩病療養樂生院」,用來強制收容並隔離當時無法醫治且認為具有強烈傳染性的漢生病(舊稱痲瘋病)患者。國民政府來台之後,改名為「樂生療養院」,並延續強制隔離政策。

樂生院最初只有5棟房舍,後來陸續擴建到60多棟房舍,加上職員工宿舍,全盛時期佔地達30公頃。

而後,樂生被規劃為台北捷運新莊線機廠用地,2003第一波的工程先拆除了樂生職員宿舍,並因為土質的關係,意外引起不在拆除規劃內的台南舍等房舍損毀倒塌。

雖然在2003年第一波拆除之前,樂生是否該保留的議題就已經引起討論,如當時擔任立委的羅文嘉便曾經針對此一議題提出質詢,但當時尚未引起社會大眾廣泛注意。

2003年第一波拆除之後,最開始以醫學院學生為主體的「青年樂生聯盟」於2004年成立,緊接著,「樂生保留自救會」在2005成立。在支持樂生保留的各團體多年的奔走之下,保留議題才慢慢廣為社會大眾所知。

樂生爭議一開始的主軸是「樂生該不該保留」,但就在2006年台北縣政府提出保留現有面積41.6% (即全盛時期面積之12%左右)的「捷運與古蹟共構」方案之後,爭議焦點變成了「到底該保留多少」。

由於41.6%方案將會拆除樂生院內許多具有歷史價值的房舍,只留下一些地勢較高的少數建築,因此主張應該採用文建會委託欣陸工程顧問公司所評估做出的「保留現有院區90% (即原院區27%)」方案;另,有文史學者也在樂生工地發現化石的遺跡,進而認為樂生本身不僅在於公共衛生史上有保存價值,附近地層所含的古生物化石,更是彌足珍貴。反對者則認為90%方案工程難度太高。

除古蹟保存爭議之外,亦有樂生保留運動人士提出「重視病友人權」的呼籲;認為漢生病患自年輕即遭強制隔離,上了年紀之後,卻又因為捷運工程要被二度遷往新蓋的大樓,十分不注重病友人權。保留運動人士指出,新大樓內部設計並不利於行動不方便的漢生病患活動,如發生火災等災禍,也不利於逃生;他們並強調,統計數據顯示,老年人搬離其習慣的生活環境之後,一年內死亡率遠高於就地安養達2~3倍之多。

除歷史、人權上的爭議之外,部分工程專家也對於樂生所在山坡地是否適合開發提出質疑。工程專家指出,樂生所在山坡地地下水含量豐富,如貿然開挖,恐造成地下水湧出、地層鬆動的現象,附近地區居民都可能成為受害者。

在2007年3月,樂生即將被拆除的傳言不斷,因此樂生保留團體各種陳情、抗爭的動作也更加劇烈。先是包圍行政院長蘇貞昌官邸抗議、然後以六步一跪的苦行方式陳情。

3月16日,台北縣政府在樂生張貼了一個月限期拆遷的公告,警方與樂生保留團體成員發生了肢體衝突,數名抗爭者遭警方逮捕;3月18日,樂生保留運動團體透過網路黑米書籤的串連,在24小時內募集了20萬資金,於3月18日在蘋果日報刊登半版廣告比較90%方案與41.6%方案的不同,創下台灣社會運動史的一個紀錄。

另一方面,部分北縣地方政治人物也在3月底發起「拼捷運、求生存」,要求縣府儘速完成樂生院的拆除,以利捷運工程的進行;縣長周錫瑋在遊行終點接下陳情書,並帶領遊行群眾高喊「4月16拆樂生」的口號。

在強大社會爭議之下,時任行政院長的蘇貞昌於4月11日拜訪樂生院,為過去決策粗糙向樂生院民道歉,宣布緩拆樂生,並將以「保留90%為最高目標」來努力。4月15日,上百個聲援樂生保留團體5~6000人走上台北街頭,發出要求樂生保留90%的聲音,並引起了社會廣泛的回響與討論。

即使保留運動人士多方奔走,但在與政府部門數次開會協調不成的情況下,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在5月底提出「採用41.6%保存方案」的建議案,並獲得施工單位採納。樂生保留自救會代表則在該次會議結果宣布之前退席抗議。

截至目前為止,工程單位還沒有改變計畫的打算,並在2007年9月12日在樂生療養院大門口架設施工圍籬,開始新一階段的工程。而樂生保留運動團體也在盡最大力量希望能夠扭轉局勢。

 

 

受訪者:OURs都市改革組織 張維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