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溼地=健康的人 | 環境資訊中心

健康的溼地=健康的人

2008年01月28日
資料來源:蘭姆薩溼地公約秘書處,吳紀政編譯,莫聞審校

丹頂鶴悠長的身影一出現,早已恭候多時的賞鳥民眾發出一聲聲驚豔的讚嘆,一雙雙興奮的眼神,透過望遠鏡像掃描機般來回梭巡,喀嚓喀嚓,快門聲此起彼落…這裡是台北金山的清水溼地,而這裡,即將開闢一條公路。清水溼地被破壞,美麗的丹頂鶴還會不會造訪,不得而知。

在台灣另一端的台南七股潟湖,數年前濱南工業區開發案被擋下,得以保存原始的溼地風貌,每年秋冬交替之際,一隻隻黑面琵鷺出現在七股潟湖各處覓食,2007年數量更創新高。前來造訪的遊客,除了賞味蚵仔餐點,體驗漁村風情,更可欣賞黑面琵鷺翩翩身影,在這裡,生態旅遊正夯。

溼地是萬物生養的居所,飽含水分與養分、潮起潮落的環境,造就了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吸引了美麗的鳥類、蛙類等生物在此駐足。自然溼地渾然天成的美景,也是人們怡情養性的好所在。然而,更重要的是,溼地也關切到人的飲食與福祉,意味著關係到人類的存續。2008年2月2日世界溼地日,聯合國蘭姆薩溼地公約(Ramsar Convention)秘書處宣佈以「健康溼地,健康人」為主題,凸顯人類健康與溼地的關係,從人的需求切入,宣示溼地保育的重要性。

圖片來源:拉姆薩溼地公約秘書處人與溼地的關係,包含幾個面向,從糧食、乾淨的水源、藥物、疾病控制、水患治理、心理衛生等。聯合國的闡述如下:

濕地與糧食

攝取充足、品質良好的食品,是維持人體健康的必要條件,而濕地正是關鍵貢獻者。溼地所能提供食物包括魚(包括貝類)、農作物(包括水果、種子與蔬菜)。全球有十億人口,仰賴魚作為主要或唯一的蛋白質來源,還有更多人經常地食用魚肉。如果也把人類種植作物的溼地也納入,稻米是全球最主要的作物,佔所有食物所供應熱量的20%。其他濕地植物如海草,雖然收成規模不像魚那麼大,仍是地方和國際市場的重要食物來源。同時,溼地也是家畜食物不可或卻缺的食物來源,而家畜又是數十億人口的食物來源,在這個層面,溼地的貢獻是間接的。

如果管理得當,溼地能穩定、持續地提供糧食,保持我們健康,但有許多負面的人為因素影響了溼地持續供應糧食的能力。污染、過度取水、不良的衛生設施、過度撈補及取用,當然,還有溼地破壞等因素,均會降低或破壞溼地供給人類糧食的能力。

溼地與乾淨水源

內陸溼地,包括河水、湖水、埤塘、沼澤等等,都具有過濾、淨化淡水的重要功能,讓水夠「乾淨」到適合人類飲用。在全球有十億餘人口缺乏乾淨飲水可用的當下,溼地的這項功能更顯得至關緊要。但是,只有我們透過有效管理讓溼地保持健康,溼地才會供給我們乾淨的水,一旦破壞了溼地,後果是很明顯的──我們將失去乾淨的水源,還有它們所提供的各類生態服務。還有如果我們加了太多人造產品到溼地,會發生什麼事?後面的污染問題將提供答案。

溼地與水污染

儘管溼地有淨水的能力,但也有其極限。溼地能處理的農業廢水、家庭廢水和事業廢水,就是那麼多;但人類排入其中的物質卻高出許多:多氯聯苯、DDT農藥和戴奧辛等有毒化學物質、來自畜牧業的抗生素、未處理的下水道污水、擾亂生物荷爾蒙的殺蟲劑等等。人類的所作所為,確實已超出了溼地的淨化能力,讓這些提供淡水與糧食的場域,變成不利人類健康的危險因子。

溼地原本是病原體的過濾器或「陷阱」──如果水流穿過溼地的距離夠長,水中的病原體將失去生存能力,或被其他的有機體消耗。在都市與鄉村地區打造的人工溼地,就是為了這個功能,以防止作為飲用水立即來源的自然溼地,被直接排入未處理的污水。

與水有關的疾病

在許多地方,人的健康與水相關的疾病密切連結。例如瘧疾(因為病媒蚊在溼地繁殖),以及傳染性痢疾(包括霍亂),這些地方同時也是全球廢水污染最嚴重的所在。在2002年,分別有130萬和180萬人因瘧疾和痢疾而死亡,健康因而受損的人數更是不計其數。

過去,也有為了控制瘧疾而破壞溼地的事例,特別是在歐洲;但是這種作法會破壞水源、糧食等重要的生態系統服務,因此人們已不做此考慮,而有了其他解決方法,例如養魚來吃食孑孓,或是採用生物防治,施放只會殺死孑孓而不影響其他有機體的細菌;也可用更完善的設計與管理,調節水壩、灌溉計劃和排水系統,減少病媒蚊的可繁殖範圍。

溼地與水患

自有文明開始,水患即影響人類的生活,但最近幾十年,水患變得更具毀滅性,這是因為有越來越多的基礎建設蓋在洪泛區。人類以現有技術尚未能擋下所有的洪水,但我們至少可確定,溼地的存在,即提供了免費的防洪服務。河流、湖泊和沼澤,能使洪水減速和滯洪,前提是:不要把市中心建在洪泛區,並且在疏濬河川、抽乾沼澤之前,更謹慎的思考。

溼地與藥物

許多棲息於溼地的動植物,幾千年來被當作傳統藥物使用,現在也持續著,也有的被當作「順勢療法」的藥品(homeopathic medicine)。順勢療法在已開發國家正蓬勃發展,在現代藥學界的研發與生產也佔有一席之地。然而,過度採集、破壞性的機械收穫技術和棲地流失,都使溼地逐漸失去這項功能。

溼地與身心健康

全球越來越多人口集中在都市地區,特別是在海岸地區,然而都市人的活力卻越來越萎縮。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到了2020年,憂鬱症相關疾病將成為人類最大宗病症,也連帶使都市憂鬱人口的治療成本逐年增加。

都市的綠色空間,包括河流、湖泊和蓄水池,可以是人們娛樂、教育與放鬆的場所。綠色空間能促進都市人口身心健康的價值,已普遍得到認可,最近的研究也指出,定期接觸都市的綠色空間,對人類身心健康具有相當大的好處。因此,這也是城市溼地最關鍵的角色。

【延伸閱讀】蘭姆薩溼地公約2008世界溼地日主題頁

◎ 本文同步刊登於台灣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