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痕山林,無垢心靈 | 環境資訊中心
慢走.樂活

無痕山林,無垢心靈

2008年02月22日
作者:張明薰(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樂活觀點‧專家說法】

李文哲(顏損綠人)專家說法1‧李文哲(顏損綠人):把步道裡的生態當朋友,帶著探望朋友的心情爬山,沿途和熟悉的朋友打招呼,每每在熟悉之中又有新發現,這樣的樂趣只有慢慢走、細細看的人才能體會。

專家說法2‧吳青燕(地理老師):學生在自然環境中會表現他們真實的本性,是在課堂上看不到的,可以觀察到他們對應事情不同的層面。

連日陰雨,刺骨寒冷,小姪女窩在家中不住哀聲嘆氣,好好的寒假眼看就這樣泡湯了。幸好一個活動挽救了這百無聊賴的局面,在朋友的邀約下,我們參加林務局主辦的「清水岩步道」試走。看小姪女精神百倍的收拾行李,還不忘自己準備水壺和餐具,我發現她變得比以前負責任,不再是那個迷迷糊糊、什麼事都要依賴大人的小不點。幾次爬山經驗和無痕山林運動的理念對她產生了微妙而深遠的影響。

這次的路線由台中市向上國中的吳青燕老師規劃,參與活動的成員除了吳老師和七位活潑的學生之外,還有幾位特殊的學生,包括顏面損傷、肢障、視障、自閉症患者等。他們在家長的陪同下走出戶外,邁出健康生活的一步。一路上還有古道專家伍元和、戶外體驗教育專家謝宜蓉與簡淑怡、步道解說老師黃世仁與李文哲,負責為這些大大小小朋友們解說沿途遇到的動植物和人文景觀。

小姪女無意中對一位顏面損傷的學生看了一眼,那位學生馬上羞赧的望向別處,讓小姪女深感歉意。同樣是顏面損傷的李文哲老師走過來加以說明:「對很多人來說,做大事很不容易;但是對某些人而言,光是走出去就很不容易了。」

李文哲老師很快的跟小姪女聊起,當初由於擔任步道協會的解說員,才讓他建立信心,發現自己的優秀之處,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李老師還把自己收藏的錐果栗拿出來給她玩。對這位知識淵博的叔叔,小姪女佩服得五體投地,大呼:「好厲害呀!什麼都知道!」

不過後來這位謙虛的解說專家在進山儀式中致詞說:「我剛開始爬山的時候,只認得兩種植物,一種叫做『樹』,一種叫做『草』。剛開始走歩道只是為了做運動,後來漸漸覺得光是去那兒流汗實在沒什麼意思,就開始結交『新朋友』了!」帶著探望朋友的心情爬山,沿途和熟悉的朋友打招呼,每每在熟悉之中又有新發現,這樣的樂趣只有慢慢走、細細看的人才能體會。

小姪女跟一同參與活動的國中生年紀相仿,很快就熟稔起來。只見她在步道上前後飛奔,跟新朋友說說笑笑,又把慢走樂活的原則拋在腦後。本來想要提醒她安靜一點,不要忘記聽聽鳥叫,聽聽樹葉的聲響,感受地面的起伏;不過想到吳青燕老師說的話,還是釋懷了。「學生在自然環境中會表現他們真實的本性,是在課堂上看不到的,可以觀察到他們的另一面。」

吳老師的七位學生各有專長,有人寫得一手好詩,有人畫得一手好畫,有人擅長攝影或紀錄,有人擅長收集資料。當初規劃步道只是為了讓學生體會自己以前郊遊的樂趣,還可寓教於樂,建立師生情誼,一舉兩得。從資料收集彙整到財務管理,她都讓學生自己動手。「現在的學生很少有親自體驗的機會。」只有落實在生活中的教育才算成功,道理很簡單,真正做到的老師卻不多。在這次規劃活動中,七位學生都深刻感受到,不論書本或網站上的照片拍得再美,都比不上親眼看到的感動。書本上死板的知識在眼前變得鮮活而立體,是多麼令人振奮的體驗!

本篇照片由農委會林務局提供95年攝影獎陳豐榮作品:躺望青天 就算不能「親眼目睹」,還是可以「切身體會」。黃世仁老師一路上非常細心的引導視障的竹君認識植物,讓她碰觸大花咸豐草刺刺的種子。小姪女平常看到這討厭的種子黏在衣服上,只會不耐煩的把它抓下來,現在卻跟著觸摸那帶著勾的尖端,還興奮的發表感言:「摸起來的感覺跟蒺藜草的刺不同耶!蒺藜草比較硬!」接著她又發現新大陸似的報告:「構樹的葉子毛毛的,有點像魔鬼氈喔!還可以黏在衣服上做勳章!」肥豬豆胖胖硬硬的豆莢裡面裝滿細小的種子,搖一搖會發出細碎的聲音,像個小樂器。一隻巨大的人面蜘蛛引起騷動,黃世仁老師讓大家摸摸蜘蛛絲,原來蜘蛛網有兩種絲,輻射狀的絲沒有黏性,像房屋的樑柱一樣負責支撐。「哇,蜘蛛絲摸起來好強韌呀!」

步道不算長,卻充滿各種讓人感官忙碌的訊息。嗅覺敏銳的竹君聞到微微的香蘭氣息,這種植物的樹皮磨成粉可做成拜拜用的線香,風藤的葉片揉搓之後有特殊的氣味,檳榔嘗起來有一股澀味。

在竹君身邊,小姪女發現平常不會注意的事:原來步道也有「幸福」與「不幸福」之分。有些步道鋪設的鵝卵石高度和距離都經過細心設計,讓視障者也能安心行走。有些步道的階梯坡度太陡,欄杆太高,讓竹君走得提心吊膽,沒辦法盡情享受接近自然的樂趣。一條看似簡單好走的路,其實隱藏著許多工匠的巧思。

也許這趟感官啟發之旅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讓全身的神經都敏銳起來。在上坡路段,小姪女會自動上前幫助推輪椅的爸爸,學會靈巧的讓輪椅轉彎,提醒視障朋友注意台階,幫助學生們準備晚餐的馬鈴薯和蔬菜。平常在家裡說破了嘴也沒辦法讓她做的事情,為什麼現在都能做得這麼主動而自然?是讓身體和感官活躍起來的自然環境?還是和朋友互相扶持的經驗?

或許就如戶外體驗教育專家謝宜蓉說的:「和自己對話、獨特的經驗就是最好的學習。」林務局森林育樂組組長林澔貞也在這次活動中提到:「希望民眾未來在體驗步道時,不必一窩蜂地趕熱門路線,反而容易破壞環境,期待民眾朝向『無痕山林運動』的精神,結合當地的人文與自然特色,設計更多知性與感性兼具的私房行程,讓行走步道間,能真正放鬆感受山嵐、清風,或體驗獨處與自然對話,不但身心健康樂活,更能創造學習的新殿堂。」久坐課堂中的孩子,需要在廣闊的天地學習人與人、人與土地的互相尊重。乾淨的山林才足以淬煉乾淨的心靈。

◎ 本篇文章同步刊登於農委會林務局「全國步道導覽網」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