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校園規劃》洞洞館三缺二 變身人文大樓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台大校園規劃》洞洞館三缺二 變身人文大樓

2008年04月10日
本報2008年4月10日台北訊,陳誼芩報導

人類學標本陳列室。照片來源:台灣大學網站台大校園給人的第一印象是什麼?椰林大道兩旁典型的舊建築、綠意盎然的醉月湖,還是自然與建築景觀豐富的舟山路……,這些地景、建物,刻劃著歲月的痕跡,留下歷史變遷的紀錄,更是每個台大人共同的記憶。然而,隨著時間流逝,陸續有多棟建築物被校方列為「危樓」,使得許多具歷史意義的建物難逃改建的命運。

繼2001年台大綜合體育館完工後,校園內陸續動工興建大樓,包括將新化學館重建為化學新研究大樓、即將拆掉洞洞館(哲學系館和人類學系館),建成新人文大樓、目前兩層樓高的台灣文學研究所所館,將重建成教學大樓、將從杭州南路遷回校本部的社科院、以及郭台銘捐贈成立的台大醫院癌症醫學中心,預計於台大醫院公館院區現址重蓋。台大風貌正劇烈地在改變……。

走入台大正門,兩旁參天的大王椰子夾道,在入口起始點的北側,有三棟別具特色的三合院式建築物,台大人通稱為「洞洞館」,因為其牆面是由圓形筒瓦構成的洞洞立面。這三棟建築物分別是:北向農業陳列館、東向哲學系館、以及西向的人類學系館。

其中,最早興建的農業陳列館興建在特殊的時空背景下誕生,由國際知名建築師貝聿銘的弟子張肇康建築師所設計,在民國51年率先落成;由農復會撥款補助,主要目的是向外賓呈現台灣土地的改革與利用,以及農業技術上發展的成果。2007年,台北市文化局將農陳館登錄歷史建築。

2006年華碩電腦董事長施崇棠捐款5.4億元,原本計畫捐給電機學院,但在大學同窗,現在是台大校長李嗣涔的說服下,改捐給文學院興建人文大樓。人文大樓選定在洞洞館興建,確定只保留農業陳列館,拆除其他兩館改建。

自然步道協會現任理事潘偉華,民國62年畢業於台大植物病蟲害學系,她表示,台大是台灣最高學府,但仍免不了與台灣社會有著同樣的弊病,即是被錢追著跑。台大名聲響亮,資源充足,在容易吸引企業捐款以及教育部卓越計畫之經費不虞匱乏的情況下,然多著重在硬體建設,蓋更高、更新的大樓。台大位於復興南路與長興街的二個入口,已被超過十層的高樓所遮蔽,如果古色古香的台大正門再被高樓壓迫,台大的風格與風水豈不被破壞殆盡。

她還指出,台大是台灣最完整的大學,涵括文理法商醫工農各學院,尚有全球變遷研究中心,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生物多樣性中心等,;但校方是對自己校園的規劃,欠缺想像力、規劃力和未來性。,對於在氣候已明顯變遷、能源與糧食拉起警報的今日,還能蒙上眼睛大興土木、破壞土地、減弱地球的生命力,足見台大並未警覺自身的社會責任,不禁令人扼腕。

洞洞館之琉璃瓦近照。照片來源:維基百科台大校方曾對洞洞館的使用者做過調查訪談,多數使用洞洞館的學生和老師,認為洞洞館有長期通風不良、漏水、空間不足等問題。人類學系系主任謝世忠曾表示,人類學系有數以萬件的民族學、考古學重要標本,現在系館的典藏和展示空間嚴重不足。目前校方已規劃舊總圖西側為臺大人類學博物館,將來各項設備將遠優於目前,人類學系全力支持拆遷新建計畫。

台大城鄉所教授夏鑄九曾對此提出解決方案,台大只要改善三棟洞洞館的使用機能,再加建新的人文大樓,將其整合成四合院,也就是再蓋一座新大樓夾著三洞洞館,構成完整的學術方院,空間滿足文學院要的1200坪,既能同時保留特色建築,又擴充使用空間,技術上很容易做到。(註一)

但台大校方表示,台大校園空間不足,找不到其他基地興建大樓,且因為捐款中明定的使用期限已經接近,最後決定只保留農業陳列館,拆除其他兩館。

註一:摘錄自2006年6月20日中國時報、聯合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