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清道夫 糞金龜 | 環境資訊中心
生物簡介

大自然的清道夫 糞金龜

2008年08月05日
作者:黃文伯(國立台灣大學昆蟲系博士後研究)

金龜子科(Scarabaeidae)的甲蟲在台灣約有五百種左右,牠們在生態上扮演相當多樣性的角色,大家注意到的都是比較大型、比較漂亮的種類,例如列為保育類、台灣最大的金龜子──台灣長臂金龜(Cheirotonus macleayi formosanus),單單身體的部分就有將近7公分長,若加上雄蟲前肢所延伸的長度,甚至可達到近20公分,又如最為耳熟能詳、最受小朋友喜歡的獨角仙(Allomyrina dichotomus),就是台灣金龜子裡較為大型的種類。 

林氏螉蜣螂。圖片來源:黃文伯

在野外比較常看到的是植食性金龜子,牠們有的頭部特化出角來,像鹿角金龜、扇角金龜;有的色彩繽紛,如金屬光澤的花潛金龜。金龜子的分類特徵在於:觸角末端有3至7個節組成鰓葉狀、膨大的結構。當我們觸碰到牠們時,有些種類會縮起六足及觸角,落地裝死。許多種類的金龜子在夜間活動,可以燈光誘集。幼蟲白色帶點透明,生活於土中啃食植物根部與塊莖,身體在被捉起來時會彎曲呈馬蹄形,中文有個專有名稱叫做「蠐螬」。

然而在金龜子中有一個類群相當特別,取食的食物和其他金龜子不同,動物糞便是牠們的主食,因而被冠上一個特有的名稱──糞金龜。如果到牧場附近,在牛或馬的糞便裡翻找,經常能看見許許多多的甬道,沿著甬道挖掘就能發現牠們的蹤影。在科學研究上,糞金龜的存在被視為對畜牧業有利的益蟲,因為牠們能加速糞便分解,避免糞便腐敗時大量雙翅目所帶來的病害。

糞金龜的繁殖行為相當特別,牠們會為自己的後代準備食物。一般來說,以牠們對糞便處理的行為模式,可以區分為兩類,一類是在糞便底下直接挖掘甬道,將糞便堆入甬道末端的巢室中,此類稱為telecoprids或 tunneler,若要發現牠們,得先搬開糞便,在糞便底下土表尋找甬道,常見的都是螉蜣螂屬(Ontophagus spp.)的甲蟲。

另一類則是將糞便鏟出一塊做成圓球,再將糞球推到比較遠的巢室中,此類稱為paracoprids或roller,如果注意觀察,可以在林底山徑上,看見台灣側裸蜣螂(Paragymnopleurus ambiguous) 以倒立的姿勢,用後腳推著猴子糞便做成的糞球。在埃及,巨大的暘谷蜣(Scarabaeus spp.)因為推著糞球,被視為日出日落的象徵,進而被當作辟邪與吉祥的圖騰。在「神鬼傳奇」電影裡大量出現會啃食人肉的甲蟲,就是這種糞金龜的化身,當然牠們只會推糞球,電影裡不只將牠們的名稱誤植為步行蟲,連習性都竄改得那般恐怖!

暘谷蜣。圖片來源:Wiki

一般來說,會推糞球的糞金龜體型比較大,而直接在糞便下挖甬道的糞金龜體型比較小,但這不是絕對的,也有相當小的糞金龜,像齒鞘卵蜣螂(Panelus crenatus),體型只有2~3公釐,牠們一樣可以推糞球,只是所取的糞便不是大型草食性動物的排遺,而是老鼠的糞便;在糞便下挖甬道的糞金龜,也一樣有比較大型的種類,例如另成一科、稱為糞金龜科(Geotrupidae)的雪隱金龜。因此糞金龜這個名稱是一個生態功能與角色性的總稱,至少橫跨了金龜子科與糞金龜科兩科。

糞金龜將糞便推或堆到預先挖好的巢室中,不同種類的糞金龜的巢室構造,也大不相同,可作為鑑別物種的依據。當糞金龜將糞便在巢室中堆好或推好之後,便會產卵在糞便中間,一個堆糞的巢室或一個糞球只產一個卵,幼蟲孵化後,可直接取食,糞便的量足夠讓牠們成長發育到化蛹。

但是糞金龜只吃糞便嗎?其實不是的,牠們也會取食腐敗的屍體,在台灣的研究中,糞金龜在動物性分解者的角色中,亦顯得相當重要。不論南北,台灣屍食性糞金龜在屍體微棲地上的比例,皆佔有親屍性與食屍性甲蟲的一成左右,約有20多種會受屍體引誘而來。

在台灣,主要的糞金龜大多不是體型較大的物種,而是體型小、習於在糞便下挖掘甬道的種類,例如林氏螉蜣螂(O. hayashii)、紹德氏螉蜣螂(O. sauteri)、九江螉蜣螂(O. kiuchianus)、蓬萊螉蜣螂(O. formosanus)等等。推糞球的糞金龜數量反而比較少,其原因在於,若以屍體當作後代的食物資源,屍體並不如糞便一樣鬆散,無法將之一塊塊鏟下滾成圓球。而挖掘甬道的小型糞金龜,卻可以將屍體腐敗分離的組織和著泥土,直接推到屍體底下挖掘的巢室之中。

所以在屍體的利用上,金龜子科的糞金龜也能成為動物屍體分解者的成員。挖掘甬道的糞金龜可以利用屍體,而一樣習於挖掘甬道糞金龜科的雪隱金龜,也是屍體分解者重要的成員,牠們不但直接將曝屍於野外的屍肉堆進甬道中,有時也會在埋葬蟲所埋葬的屍體附近挖掘通到墓室的甬道,偷取埋葬蟲佔有的屍肉。雪隱金龜並不像金龜子科的糞金龜在低海拔山區那麼廣佈,牠們主要生存於海拔較高的區域,但在屍體微棲地上,牠們是甲蟲中的絕對優勢種,例如在玉山楠梓仙溪的蓬萊雪隱金龜(Phelotrupes formosanus)。

食屍性糞金龜在北台灣除了冬季看不到之外,其他各季節都能看到牠們的影子,其中數量最多的是林氏螉蜣螂,佔食屍性糞金龜數量近三成左右,秋天9月份是牠們最為活躍的時刻,牠們身上滿佈凹點,前胸背板與頭部為深棕色,微微帶有綠色的金屬反光,頭部有兩條橫脊,雄蟲頭部沒有像其他螉蜣螂那般具有明顯特化出來的角,身上長滿了細毛,翅鞘顏色是最容易辨識牠們的特徵,翅鞘靠近前胸背板有三分之一的面積呈帶狀橘黃色,後三分之二則為黑色,在翅鞘肩部有兩塊黑斑、邊緣連接處亦有兩塊黑斑,有時在翅鞘尾部黑色帶、靠近翅鞘接縫處也會出現兩塊橘黃斑紋。

糞金龜是分解者裡相當重要的成員之一,牠們分解糞便與屍體,能在短短幾小時內,將一堆大象糞便分解完畢,可以說是大自然的清道夫,我們在野外不會像在市區那麼容易誤觸糞便地雷,能自在呼吸新鮮空氣,便是牠們的功勞。生物多樣性的必要性,就是讓每一個功能性角色的成員,保有牠們一席之地,試想在生態圈裡缺少了糞金龜,也許牛肉都會帶點糞味呢!

※ 本文與農委會林務局合作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