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改食物對生態及生產的隱憂 | 環境資訊中心

基改食物對生態及生產的隱憂

2008年11月05日
作者:黃淑德(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理事)

嘉吉公司位於密西西比河的穀倉和碼頭;圖片來源:Wiki/Kelly Martin攝當今,全球有95%的基因改造種子,是由同一家跨國公司所開發且擁有專利,5家穀物巨商控制了全球大部分的糧食銷售,其中美國的嘉吉公司(Cargill)就佔了一半。當全球糧食價格上漲50%,5家種子公司及5家超級穀商的企業獲利就增加100%。這可說是人類有史以來,首度糧食絕對集中在少數跨國企業之手。

全球有許多消費者反對基因工程濫用到食物與農業上,主要是因為大面積種植基改農作物,不僅增加食物的健康風險及各國政府監控的困難,且降低了作物的生物多樣性,並造成除草劑的濫用及對生態的衝擊。

全球基改食品現狀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決議,基改食品對人體健康沒有立即性的危害,但如何管制其種植與食品管理,可依各國政府基於保障其國民健康而自行決定。我國衛生署從2004年開始,強制要求黃豆、玉米為主要原料的加工食品必須標示(但排除醬油、沙拉油等深度加工的食品),接著又增列番茄、馬鈴薯、木瓜與稻米,都採申請審查登記制。然而近年來,未通過開放種值及安全審核的基改木瓜,已在台灣普遍種植(中國更是大規模種植),市售木瓜無標示,消費者亦無從辨識。2006年歐盟與日本分別在進口自中國及美國的稻米驗出未經核准的基改成分,一度讓美國稻米出口受挫;而日本開啟對進口稻米逐批檢驗的機制,都讓關心基改食品問題的消費者,對於法令控管的一再失靈感到相當無奈。

聯合國所設的食品規格委員會(CODEX)是制定全球有關基改食品規範的組織,受到商業利益團體的壓力,將討論開放基改鮭魚養殖的可能。養殖基改鮭魚因體型與生長快速的特性,一旦由養殖箱網逸散到海洋,可能因繁殖優勢而加速野生鮭魚的滅絕。

拯救饑荒?糧食專利壟斷?

40年前,美國把高產量的小麥與稻米,挾帶化肥、農藥與灌溉技術,向開發中國家作技術輸出,創造出「綠色革命」這個科技救荒的歌詠美名。其結果是,全球糧作穩定成長,世界各地卻仍饑荒連連,窮人窮到買不起食物,而富商與政府仍持續囤糧,外銷獲利。

而後,基改作物的出現被人們宣揚為「第二波綠色革命」。十多年來,基改作物經過行銷,成為高產量、抗病蟲的代名詞,但最近愈來愈多的報告出爐,證實基改作物並未能提高產量,反而加重對來自石油的化學肥料與殺草劑的依賴;基改黃豆與棉花實際產量甚至是減少的。透過種子專利權的保障,跨國生技公司同時積極購併全球的種子公司,未來糧食種源將是寡斷市場,糧食的生物多樣性與農民自主育種權將大大受限。屆時,買不起專利種子的農民,將墜入另一波貧窮和饑餓的循環中。

全球發出反基改聲浪

選擇非基因改造食品可降低對生態的衝擊。圖為主婦聯盟與生產者合作所研製出的非基改豆類食品。圖片提供: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基於以上種種對基改食品的疑慮,日本的公民團體曾串連發起NGO的反基改運動,善用地圖標記進行公民的基改教育與環境參與,包括監測及標示出日本各地的基改水稻實驗田;發起市民參與收集路旁油菜進行基改檢測,標示受進口基改油菜種子散佈污染的實況;發起與各地農友合作宣示「拒絕種植基改作物」的宣言。進而遊說地方政府制定規範,禁止基改雜交種的商業種植。對糧食進口國,也以百萬公民連署書向加拿大政府表達拒買基改小麥的決心,向加拿大農友傳達對基改小麥的不信任。

目前全球有許多關注生態的個人與團體,持續對以耐除草劑、抗蟲(含蘇力菌毒蛋白)的基改作物及食物,發動拒吃、不買的運動,來表達其反對立場,因為基改食物在耕種過程中,已造成殺草劑的過量使用,毒害水生動植物並污染地下水,人們相信,不怕殺草劑之超級雜草的出現將「指日可待」。

對有機農業而言,抗蟲性的基改作物成了一大威脅,因為抗蘇力菌的蟲一旦出現,有機農業將喪失一種可用的生物性農藥。此外,有機農友還要面臨來自花粉與種子掉落的基改污染,要努力維護其農耕與產品的有機品質,一直是很困難的挑戰。

台灣是個耕地狹小的小農作國家,若基於生態維護與預防未知的風險信念,大家未來關注的焦點,還可朝向結合農業社區,成立不種植基改作物的農區(GM-Free Zone),讓消費者與農地看顧者串連,攜手共同維護食物、土地與種源的自主權。

※ 本文與農委會林務局合作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