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台灣回顧:選前選後拼經濟 別忘了顧環境! | 環境資訊中心
回顧與前瞻

2008台灣回顧:選前選後拼經濟 別忘了顧環境!

2008年11月24日
策劃: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撰文:陳誼芩

總統馬英九出席2008全國NGOs環境會議2008台灣總總大選前夕,兩黨候選人無不極盡所能端出提昇經濟的牛肉;選後,百姓相信「馬上」就會好的承諾,在油價連番上漲、全球金融風暴的同時,信心跌到谷底;新政府為改善經濟,愛台十二建設、擴大內需、發放消費券……等措施,在年底前正如火如荼的進行。這些經濟政策,對於環境有何影響?

愛台十二建設是達成「經濟六三三」的策略之一,也就是以擴大內需的方式,達到每年經濟成長6%以上、8年內國民所得3萬美元、4年內失業率3%以下。從社會公義面來看,也將縮小貧富差距列為達成「經濟六三三」的策略之一。在愛台十二建設中,許多政策不只忽略環境面向,更甚者已違背總統馬英九脫西裝減碳的理念。

在今年的全國NGOs環境會議上,獲得「環境奉獻獎」的綠色主張工作室負責人粘錫麟直嗆馬英九「脫再多也沒用」,政府政府部會首長、乃至於總統通通出「馬」,以身作則帶頭示範多走路、走樓梯、脫西裝、攜帶環保餐具……這些小學生都懂的個人修為。著眼於政策方面,雖然馬英九口口聲聲提到「政策環保」,但是在求經濟快速發展的情況下,環境卻往往還是被犧牲的一方,儘管政治人物在選前絕不承認,他們會因為「經濟」而犧牲環境。

以愛台十二建設為例,雖然其標榜「重視永續發展」,但明眼人都能看出其中破綻。像是「全島便捷通網」提出「高速公路與快速道路系統整合」,所衝擊的生態環境及二氧化碳排放,將遠大於道路系統整合所帶來的便利。又如「8年內在平地造林6萬公頃,每公頃每年補助12萬元」,以減緩二氧化碳的排放速度,但台塑一年排放1450萬噸的二氧化碳,要種4、50萬公頃的樹才夠。而台灣的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未來勢必成為經濟產業中重要的一環,卻未列在馬英九的愛台十二建設中。

台灣生態學會理事長鐘丁茂曾為文指出,中國國民黨曾經以犧牲環保換得所謂「經濟奇蹟」,失去政權8年後重新贏回執政。馬英九競選期間喊出的「愛台十二建設」及各種拚經濟的競選承諾,究竟只是競選口號抑或是玩真的,也考驗著環保團體應變的智慧,也關係到環保團體未來環保運動走向。

再舉一個今年為刺激消費、提升經濟,而被環保團體詬病的例子──消費券,行政院近期準備大規模發放消費券,以刺激消費來救經濟。民間環保團體從抗暖化角度評析消費券,綠黨秘書長潘翰聲特別指出,資本市場本來就有景氣循環的規律,政策的刺激消費是破壞規律,將助長非理性的浮濫消費,對環境是負面影響。

潘翰聲也認為現在開始的經濟衰退期是讓地球休養生息,人為地用刺激消費的方式來救經濟,就像政府在股市護盤一樣徒勞無功,尤其台灣內需市場規模遠小於美日等國,政府不該用錯藥方。

然而,經濟成長與環境保護,究竟是否能夠並存?若政府能夠高瞻遠矚,從永續發展的角度思考,不要只著眼於眼前的經濟危機,才有可能讓減碳和產業與時並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