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以韓國江陵端午祭為例(上) | 環境資訊中心
世界遺產巡禮

什麼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以韓國江陵端午祭為例(上)

2009年02月13日
作者:黃縷詩(韓國江陵市關東大學影像學系教授,文化保護委員)、編譯:孫海倫

韓國端午祭 圖片提供:世界文化遺產協會

編按:韓國日前將端午祭申報為世界遺產,在華人圈中引起很大話題。此文將詳盡介紹韓國的端午祭為什麼能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它跟中國端午節又有何差異?

江陵,所在地西邊為白頭山,東邊則面向東海。是個人口只有23萬的小都市。20公里彎彎曲曲的大關嶺,則為接連東韓半島與西韓半島的道路,也是唯一可以通往中部的道路。長久以來為嶺東人心目中的故鄉。大家相信在最高最顯眼的地方有國師城隍神保護著住民。江陵端午祭就是以這樣的信仰,並以大關嶺為聖地,延續千餘年的祭典大事。

韓國的江陵端午祭(Gangneung Danoje Festival)於陰曆4月到5月,在大關嶺及江陵市中心舉辦。陰曆4月5日祭拜神酒,4月15日則在大關嶺國師城隍祠內做城隍神的祭拜。隨後,5月3日到5月7日晚上為止,在江陵市中心舉辦正式盛大的端午祭,活動期間長達30天。神酒是江陵市場和市民們用最真切的誠心,以米和酒種所製作。從4月15日早上開始,數千名的市民擁上大關嶺,祭拜國師城隍爺。大家相信5月7日國師城隍神坐著大關嶺的楓葉樹下來,為神木穿上五色衣,從這天開始,神木就是國師城隍神的象徵。而5月3日開始,端午祭則在貫穿江陵市內的南大川江邊正式開幕。

端午祭是大關嶺信仰,但千年以來都是韓國最大的祭典,是反映出韓國人民的傳統、歷史、文化的活動。尤其活動中的女巫表演、假面、農樂、摔角、盪鞦韆表演等都反映出韓國傳統文化上的藝術,也受到國際的認定。在2005年11月25日,江陵端午祭也被登錄為人類口述與無形遺產代表作(Masterpiece of Oral and Intangible Heritage of Humanity),成為世界性的文化活動。

韓國端午祭 圖片提供:世界文化遺產協會

江陵端午祭的歷史和神話

季節性的端午,發源自中國,也是部分亞洲國家所共有的傳統節日。但是江陵端午節不同於其他國家文化,它是傳承於傳統農耕社會中,農民在大麥收割及完成插秧時,一同慶祝玩樂的節日。韓國語中的端午,指的是「相當高」的意思。江陵則是自古以來舉行稱為「舞天」祭天儀式的地區。

在西元935年時,江陵出生的王順式曾在高麗太主出征前到大關嶺舉行祭拜儀式,日後因而勝利歸國。因此千年以來大關嶺一直都是被稱具有神蹟的地區。但實際上最早記錄大關嶺的人是西元1603年的文人—─許均,他觀察並親自記錄大關嶺的神積,並且記錄每年5月人們到大關嶺與神見面並膜拜的故事。

江陵端午祭所服侍的主神為大關嶺國師城隍,還有大關嶺國師女城隍。他們都是江陵出身並被神格化的真實人物。江陵端午祭的主人國師城隍創建新羅末的「尋福寺」(或稱神福寺),也是掘山寺的梵日國師。國師女城隍本為江陵鄭氏的女孩,被老虎所咬死,大關嶺城隍娶她為夫人。在江陵端午祭時,也會為女城隍寺和女城隍娘家舉行祭拜活動。除此之外還有統一三國(西漢中葉,韓國進入三國時代:高句麗、百濟、新羅)的新羅名將—─金庾信,也因江陵劍術之故,成為大關嶺的山神。

韓國端午祭 圖片提供:世界文化遺產協會

文化特徵

第一,具有長久的歷史

江陵端午祭的信仰具有千餘年的歷史。1603年許均所記錄的內容和現今的端午祭完全吻合,尤其經過日本占領時期端午祭仍持續舉辦活動至今,可看出端午祭堅強穩固的文化傳承。

第二,端午祭具有宗教和解的意義

透過江陵端午祭,神與人合一,人與人之間和解共處,即為端午祭的宗教性意義。以信仰為背景是傳統節慶的特徵,但是端午祭並沒有特定宗教,所以具有其特殊的價值。

現今端午祭的宗教禮儀由「儒教祭祀」和「道師」所構成。但是嚴格說來不能稱為儒教祭祀,因為祭拜的對象是大關嶺國師城隍,也是在新羅末和高麗初期的梵日國師。而儒教祭祀也不該由佛教僧侶來祭拜,此原為矛盾,因此這也是端午祭活動為佛教和道教的宗教性和解與共存的意義。朝鮮時代,祭拜神明的人為賤民,這樣的觀念和朝鮮治國理念的儒家思想背離,不可能同時存在,但是在江陵端午祭中這兩者卻是共存的。

四月十五日上大關嶺最優先的活動是山神祭。形式上雖為儒教的祭祀,但是山神祭為道教的祭拜模式。所以江陵端午祭讓韓國人民所信仰的傳統宗教和解並共存。這些人雖然有不同的信念和價值觀,但是到了江陵端午祭,則沒有衝突並相處融洽。

第三,江陵端午祭反映地方的歷史,並強化共同體的意識

江陵端午祭所服侍的神有三位,山神為金庾信將軍、大關嶺國師城隍、大關嶺國師女城隍。這三人都是和建國有相當深厚關係的真實人物。金庾信將軍為七世紀時統一三國的將軍,梵日國師為高麗建國時,人民精神的象徵。但是國師女城隍的狀況完全不一樣。國師女城隍鄭氏是為被老虎咬死的弱女子。在歷史裡她代表著在當時為虎患所苦的地區中所犧牲的人們,因此端午祭擁抱著人民心中的痛楚。江陵端午祭反映出江陵的歷史和生命,尤其江陵出身的人物們以守護神的活動為中心,具有共同體融合的功能。

第四,端午祭反映出江陵的歷史過程

朝鮮時代江陵端午祭屬於邑治城隍祭之一,由官員們所管理;朝鮮敗亡後,大部分的邑治城隍祭也隨之消失。但是江陵端午祭經過了日本統治時期,仍存在人民的社會活動中。這都是因為端午祭中的商人將端午祭傳承下來的原因。朝鮮後期引導江陵端午祭的階層,就是商人。大關嶺是到首爾的必經之路,因此江陵端午祭是商人們最重要的活動。路的開拓是資本主義發展中不可或缺的主軸,既然一定要通過大關嶺,為了達成物資的疏通,因此江陵的商人希望透過端午祭,來發展其生意。因此江陵端午祭可以顯示出江陵資本主義社會的發展,即江陵端午祭是反映江陵的歷史發展過程的活動。

第五,江陵端午祭展現出藝術氣息

江陵端午祭保有禮儀和假面舞、農樂、民謠等高水準的傳統藝術活動。其中由世襲巫所主管的女巫表演、歌舞、神話、打擊樂、紙花工藝、村劇等,每個表演都相當有藝術價值。

女巫表演是江陵端午祭信仰的核心。家族內世襲傳承的世襲女巫,以舞蹈和歌藝以及演劇內容,服侍神明並為人民祈禱。韓國鄉土信仰為多神教,服侍一位以上的神明。江陵的祖先和守護神、掌管生育的神、山和水的神等還有防禦疾病的神、家神等,都是重要的信仰對象。透過神的個性,可以揣測出韓國人的價值觀。從媽媽肚子裡開始,就注定是巫師的世襲巫,是個非常重要,也是擔任高水準的藝術表演的人物。表演歷時4小時以上,女巫一個人唱著神明的故事所編的歌,想見原始神話世界;還有為女巫的舞和歌所伴奏的音樂是一種相當複雜的打擊樂。

江陵端午祭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面具舞。曾是朝鮮時期官家奴婢所玩的假面,在端午祭時成為韓國唯一無聲假面具舞,與農樂樂器,美麗的袖子舞等齊名。假面舞中男女城隍、癘疫神、土地神都是江陵地區最普遍的區域守護神。由人扮演守護神,男女城隍神及貴族和小女巫登場。土地神則是長者、將小鬼趕退的疫神一個一個登場,這些人物維持神的原有個性,表達出人類生命中的糾葛。

現今,江陵端午祭也是一個傳統文化教育的社會大學。江陵端午結合在江陵歷史和傳統文化,保有逐漸消失的傳統。因此參與江陵端午祭的人們,很自然的就可以學習體驗到傳統文化。(下週待續)

※ 本文摘錄自中華世界遺產協會出版之世界遺產雜誌
※ 本文不適合網站CC授權,請勿任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