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元「食藻魚」放流太湖 花白鰱能食藍藻百斤 | 環境資訊中心
中國新聞

百萬元「食藻魚」放流太湖 花白鰱能食藍藻百斤

2009年03月08日
摘錄自2009年3月7日新華網杭州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太湖地處長江三角洲,約400公里的沿岸線養育了兩省四市的1700萬居民,是著名的江南魚米之鄉。但隨著長三角地區經濟飛速發展,污染增多,太湖變成了一個公共「污水盆」。近年來頻頻出現的藍藻大面積爆發,直接影響到了人們的日常生活。

針對這一情況,各級政府痛下決心,關閉了沿湖的大批企業,有關部門還通過放流魚苗的辦法進行生物治水。湖州市農業局副局長楊中校表示,放流花白鰱能起到較好的湖水自我修復作用。這類魚從放養到捕撈,每尾可增重約1.5公斤,整個生長過程能吞食藍藻約50公斤。

2009年,太湖沿岸的蘇州、無錫、常州、湖州等市聯手舉辦放魚節,受到了老百姓的熱烈響應。記者在6日於湖州舉行的愛心「食藻魚」公益認捐放流現場看到,盡管春寒料峭,但從天真爛漫的孩子到年近九旬的老人,從土生土長的湖州人到遠道而來的打工者,都興衝衝地來到這裡,親手將魚苗放歸太湖。 年逾七旬的老漁民劉學祥在太湖裏打了大半輩子的魚,對太湖的感情比一般人深。從以前的捕魚到如今的放魚,他感觸很深。「年輕的時候出船,湖水清得能看見底下的水草,魚的品種也多,味道也鮮得很。」劉學祥說,「雖然我個人認捐數量有限,但希望能和大家一起把以前那個太湖再找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