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博館變身都市農耕場域 「城市農夫」歡慶422地球日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台博館變身都市農耕場域 「城市農夫」歡慶422地球日

2009年04月20日
本報2009年4月20日台北訊,陳誼芩報導

綠世代新主張─來作城市農夫位於台北市中心鬧區的國立台灣博物館,昨日(4月19日)熱鬧滾滾舉辦2009地球日「綠世代新主張─來作城市農夫!」活動,數百位都會民眾齊聚館前廣場,學習如何因應都市環境的需求,利用身邊隨手可得的在地資源,自產食物同時也讓資源達到循環再利用的功效。

為迎接2009世界地球日的主題「The Green Generation─綠世代」,國立台灣博物館與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大地旅人環境工作室、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以「綠世代新主張─來作城市農夫」為訴求,引領都市居民思考在能源危機、糧食短缺,且98%的能源必須仰賴外界的大背景下,台灣如何面對可能的危機,並且強調「綠世代的都市人可以享受都市便利,同時也能夠友善地球!」

台博館館長蕭宗煌表示,現今全球有超過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都市,都市的能源使用、食物的取得、水資源的保育是維繫都市住民生活健康幸福的關鍵,因此已經成為全球各國與世界公民共同關注的焦點,希望藉此活動,讓民眾對能源、都市農耕有更進一步的了解,進而落實在日常生活中。

現場共有「素人音樂會」、「都市農耕」、「動手愛地球」等三大主題活動,素人音樂會除邀請LewLoCh、Stay Cool等樂團表演外,也提供民眾自由上場表演;都市農耕則有菜圃展示、雨水收集、落葉堆肥、香蕉圈種植和屋頂革命的導覽解說,由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理事長文魯彬帶民眾參觀位於博仲法律事務所14樓的屋頂農園,告訴民眾如何在有限的都市環境中,利用友善地球的二手建材打造屋頂空間,並運用自然的方法獲得陽光、雨水、土壤等資源。

都市農耕  堆肥  雨水回收

大地旅人環境工作室表示,將食物重新帶回城市將會是一種最符合時代需求的行動,都市農耕在各國均有成功的案例,在哈瓦那(Havana)食用的農產品有50%栽種於市內或城市周圍,在都市種植食物可以縮短食物里程,盡可能達成自給自足的目標。透過這樣的解說與展示,希望分享都會區運用畸零地或荒廢街角進行農耕的可行性案例,帶給民眾更多在城市耕種的想像。

活動現場也可以看見許多父母帶著小孩,手持闖關地圖,到各攤位蒐集通關印章。這是主辦單位設計的闖關活動,民眾除了參加都市農耕的導覽解說外,也到「太陽能鍋&火箭爐示範」、「種子球製作」、「誰來救救北極熊」、「廢紙變變變」......等攤位進行活動和聆聽講解,收集完各主題印章,即可領取樹苗一株。

誰來救救北極熊「太陽能鍋&火箭爐示範」教導民眾如何利用身旁的回收資源輕鬆截取資源,再與觀眾分享由太陽能鍋烹煮完成的食材、最後進行有獎徵答活動;「種子球製作」教導民眾使用多年生植物的種子與黏土製做種子球,撒在貧瘠的土地上,等待合適的氣候,種子就能發芽復育我們的土壤;「誰來救救北極熊」引導民眾思考如何在生活中減緩全球暖化,並具體寫下自己願意實踐的方法,讓北極熊可以找到回家的路;「廢紙變變變」則是利用廢棄的文宣傳單,做成兔子、螃蟹、蝴蝶等各樣可愛的動物摺紙。

主辦單位之一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的專案經理謝璧如表示,每年地球日各國都會響應愛地球的行動,臺灣地球日網站上提供許多抗暖化、愛地球的實踐方式。台灣環境資訊協會除了利用網路宣傳外,也結合實體活動,像是這次的「城市農夫」,還有其他的綠色影展、綠色生活講座、綠繪本等活動,引起發民眾關心、愛護地球的意識,她也表示地球日不應只是一年一度的活動,應該藉由這樣的機會,落實到每個人的日常生活當中。

台灣博物館推廣教育組向麗容提到,台灣博物館定位為「台灣本土第一座的自然史博物館」,身負教育推廣的功能與角色,希望提供民眾對於全球暖化議題的正確認識與行動方法。去年地球日台博館與企業合作,號召近一百人進行植樹綠化以及潔淨228和平公園,今年以「城市農夫」為主題,舉辦闖關和導覽解說活動,提供民眾在生活中落實節能減碳的作法,他也表示:「減緩全球暖化不能只靠政府和科學家,更是每個人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