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山雍來園區 棲地守護志工行動不停止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陽明山雍來園區 棲地守護志工行動不停止

2009年08月17日
本報2009年8月15日台北訊,劉育珊、孫秀如報導

15日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於陽明山雍來生態園區舉辦工作假期,在莫拉克颱風過後僅有8位志工參與的狀況下,仍如期進行。參與本次棲地守護行動的志工,親身進入滿是泥濘的生態池中,代替水牛擾動、清除優勢種,奮力拔出19籃李氏禾,志工們的工作效率在風災過後更加不輸人。

這次參與工作假期的志工們來自四面八方,有媽媽藉暑假帶著2個兒子自台中北上參加,也有從事電腦資訊工作者,因風災過後很想為環境做些事而來報名,另有幾位大學生們亦是經由網路得知訊息,因緣際會之下,這群伙伴們一起來到國家公園內進行志工服務兼休閒度假。

溼地環境維護需要定期行動與長期監測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信託中心主任孫秀如表示,溼地維護工作是需要定期行動與長期監測的,因此,雖然原訂前一週進行的工作假期因颱風而延期,造成志工人數減少一半的狀況,但環境資訊協會仍堅持對溼地的承諾,持續帶著志工移除池內的優勢種李氏禾,適度干擾李氏禾的生長,以避免溼地陸域化。

志工們穿著青蛙裝一個接著一個踩著爛泥進入池中,剛開始怕弄髒、怕衣服進水,拘謹的站著拔草,過了一會大家紛紛找到最舒服的姿勢,或坐或蹲,即將升國小五年級的陳果毅,則像頭水牛一樣,在池子裡開心的翻滾。

上個月才參加過二子坪工作假期的游博宏說:「相較之下,清除水蘊草容易多了」,曾在國外參與志工行動的黃婷郁則拔出了心得,她說「先把草踩到水裡泡軟之後比較好拔」。氣力用盡之後,開始有志工建議「下次應該要帶鐮刀來」,孫秀如回應道「用鐮刀、鏟子都沒有用,鐮刀不能連根拔起,曾試過鏟子結果連鏟子都敵不過李氏禾的盤根錯節而斷掉。」語畢志工們又認份地用雙手奮戰,一籃籃的李氏禾陸續被抬出。

而水池另一頭則有工作人員在做水質監測,包含溫度、酸鹼值、溶氧量、濁度等,水質的長期監測結果將做為棲地管理計畫的依據,在中台科技大學醫學生物研究所教書的李珮瑜,提到目前國內有利用生物作環境品質監測,建議後續行動可以參考。

夜間觀察 探索熱鬧的生態

「ㄐ一 ㄐ一 ㄐ一」滿山遍野的騷蟴鳴叫聲揭開了夜間觀察的序幕,講師范中衍帶著志工們走入步道,耳邊不時傳來面天樹蛙高亮的鳴叫聲,也遇到螢火蟲閃著亮光,講師提醒志工們看螢火蟲時盡量不要開手電筒、閃光燈,光源會影響牠們的發光訊號,在講師的介紹之下,志工們發現從洞穴的軌跡可以看出這裡有哪種動物,也跟螢火蟲、竹節蟲、騷蟴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
小小力量不容忽視 生態工作假期等你來參與

帶著兩個小孩來參加的李珮瑜說「來做苦工才知道小螞蟻只有幾隻還是願意做,是因為每個人做一點,總是會有績效」,志工們表示希望有更多人來參與把行動延續下去,以後還要帶同學、同事一起來。孫秀如強調「工作假期是行動而非活動」根據自然環境的需要而做,讓人們走入自然,為棲地守護行動盡一份心力。辛苦拔草一下午之後。

9/12日將是陽明山雍來生態園區今年度最後一次工作假期行動,歡迎有興趣參與的志工一同加入棲地守護行動,相關活動訊息可參與生態工作假期網站:http://ecowh.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