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 珊瑚已發出的警訊! | 環境資訊中心
社論

350 珊瑚已發出的警訊!

2009年10月31日
作者:陳昭倫(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

350對於許多人而言只是ㄧ個數字。在對環境冷漠的台灣,這個數字很可能是ㄧ趟計程車的車資,可能是在路邊攤買ㄧ件T恤的價錢,可能是到燒烤店吃ㄧ頓的費用,錢花了就馬上忘記。

但是,對於10月24日來自全世界170幾個國家,4000多個城市,參與排出350這個數字的民眾而言,這是ㄧ個意義非凡的數字。這些來自全世界關心氣候變遷的民眾,要求今年12月將在丹麥哥本哈根召開的全球氣候高峰會議的各國領袖能夠將地球目前大氣二氧化碳濃度能由目前的390ppm降到350ppm,同時想辦法穩定在350ppm,好讓地球能有多ㄧ點時間去緩衝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巨大衝擊。

350這個數字是ㄧ個經由許多科學家研究與分析出來的重要極限,對於地球與人類文明的影響幾乎可以說是ㄧ個關鍵得數字。自從2005年高爾《不願意面對的真想》紀錄片發行之後,許多科學家日以計繼夜地分析與撰寫報告,提出地球氣候變遷下,由過量的溫室氣體,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氮氧化物與臭氧等氣體,造成暖化效應將對地球的生態環境產生的衝擊,進而影響人類生活與文明發展的未來提出警訊。2007年高爾與提出全氣候變遷證據的政府間氣候變遷委員會,贏得諾貝爾和平獎。這些訊息再再的確認了氣候變遷存在的事實,而研究分析的結果也顯示氣候變遷的確與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的活動脫離不了關係。

二氧化碳的排放是所有造成全球氣候變遷的溫室氣體中最為人注意的氣體。雖然二氧化碳對地球升溫的效應並不比甲烷和氮氧化物來得大(甲烷是二氧化碳的72倍,氮氧化物是256倍),但是二氧化碳卻是目前人類面對氣候變遷首要共同的課題。如果二氧化碳的排放減緩無法達到共識,那對於其他溫室氣體的管制更是遙遙無期。

在所有的生態系中,珊瑚礁是第ㄧ個直接受到氣候變遷衝擊的生態系。溫室氣體增加後的海水溫度升高,對珊瑚體內共生的藻類(共生藻)光合作用生理有直接的影響。在高溫下,共生藻會因為光合作用的機制受到傷害,而停止運作,而排出珊瑚體外。當藻類色素降低或是共生藻密度減少到露出珊瑚白色的骨骼,就是「珊瑚白化」的發生。珊瑚白化是珊瑚面對逆境的反應之一,如果高溫的逆境解除,共生藻族群會慢慢恢復,而回到正常的顏色。但是,當逆境持續超過珊瑚和共生藻可忍受的極限,將會出現大規模的珊瑚死亡。1998年海水溫度異常的高,就造成全球30%珊瑚礁在當年消失於地球表面。如果溫度上升無法受到有效的抑制,60%的珊瑚礁會在2050年接續消失。

除了珊瑚白化之外,由於過多的二氧化碳不斷經由海氣交換作用而容於海水,將造成「海洋酸化」效應。在水中的二氧化碳將以碳酸氫根的狀態釋出氫離子。而釋出的氫離子將會與水中的碳酸根再結合成碳酸氫根存在於水中。然而,碳酸根與鈣結合後才是珊瑚和其他需要形成碳酸鈣骨骼的生物重要的造骨來源。當珊瑚、貝類、龍蝦無法形成骨骼,甚至魚類無法形成耳石,將會是海洋生物災難的開始。海洋酸化的效應將是氣候變遷對珊瑚礁另一項嚴重的打擊。

350ppm的大氣二氧化碳濃度主要來自科學研究的證據。根據Hoegh-Guldberg教授與多位科學家在2007科學雜誌上所發表的研究報告顯示。ㄧ萬年前的地球表面二氧化碳濃度約為280ppm。而自1750年工業革命開始以來,二氧化碳濃度增在到現今的390ppm,而地球溫度已升高攝氏0.6度,而海水酸鹼度下降0.2,就已是今天我們看到許多珊瑚白化死亡的徵兆出現。根據這些資料的預測,如果本世紀中二氧化碳持續增加到450ppm,珊瑚的造骨生理作用因為水中碳酸鈣的減少,而停止作用,加上溫度升高,珊瑚白化發生的頻率將增加。到本世紀末如果二氧化碳增加超過550ppm,海洋中將會完全失去珊瑚造礁的能力,進而影響整體海洋生態的運作。因此,如何將二氧化碳停在350 ppm將是對珊瑚礁與地球生命的延續非常重要的ㄧ個數字。

珊瑚礁生態系消失後,將有原本依賴珊瑚礁生存的五億人立即受到影響。特別是太平洋與加勒比海的島國,將因珊瑚死亡,漁業和觀光支持系統瓦解,海平面升高,失去珊瑚礁自然的屏障,沿岸海岸的流失,居民被迫開始遷移。也由於漁業功能失去後,蛋白質來源短缺,將造成食物爭奪,社會動亂。也由於氣候影響,傳染性疾病增加,健康風險與社會成本將會增加。整體人類經濟活動的損失更是高達無法計數的天文數字。

台灣周圍海域也有豐富的珊瑚礁生態系,也正面臨危急存亡的關鍵。只是,ㄧ般漠視環境議題的台灣大眾,很少人知道我們現在每ㄧ個人都是掌握地球未來,台灣島未來,我們自己的未來,以及孩子們和孩子的孩子們的未來,這個時間點就在未來的這3-5年的時間。只要我們都願意作出改變,我們將會有機會去改變這個世界。

現今大氣二氧化碳的濃度約在390ppm左右,離珊瑚礁生態崩解的450ppm關鍵點其實不遠,而且有加速前進的跡象。這也就為什麼全世界憂心氣候變遷的人們要在10月 24日發出嚴重的怒吼,要求開發中和已開發的國家必須正視的關鍵的數字。今年12月在哥本哈根的會議將會是地球生態與人類文明走向的返曲點,是走向啟動下ㄧ次大滅絕的450還是回到永續生命與文明的350,就讓我們拭目以待!

作者

陳昭倫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專長海洋生態及演化、珊瑚礁生物雜交與種化、系統發育分析、無脊椎動物保育遺傳領域。期待有那麼一天東沙環礁能夠成為台灣大堡礁,工作站人員不再為枉死的綠蠵龜愁眉苦臉,而是對著滿堂聽眾講述著保育成功事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