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工程:塑膠森林 | 環境資訊中心
環境副刊

地球工程:塑膠森林

2009年11月01日
作者:中外對話

人造塑膠樹;攝影:jonathan mcintosh 假設

經過設計的「人造樹」能夠捕獲並貯存二氧化碳。因此,「人造樹」森林能夠有效地緩解溫室效應氣體排放並且有助於降低地球的溫度。

「人造樹」能否幫助地球降溫?

塑膠離子交換膜能夠捕捉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這項技術已經應用於潛水艇的淨水系統及通風系統,但是還沒有應用於大氣碳捕獲的先例。

包括華萊士‧布勒克和克勞斯‧萊克納在內的眾多科學家們都認為,潮濕的空氣通過薄膜,能夠使這些薄膜再充電的過程成為一個碳中和的過程:潮濕的條件能夠大大地降低去除所捕獲的碳所需的能源成本。因此,即便是考慮到碳的去除過程中所產生的排放,這項技術依然能夠從空氣中捕獲二氧化碳。一旦釋放出來,這些二氧化碳能夠與親碳的超基性岩通過化學鍵結合,從而能夠被永久地封存於地下。大規模碳捕獲和碳貯存一度被認為是無法實現的,這項技術的支持者聲稱這一突破為其實現打開了一扇希望的大門。

與許多地質工程議案不同的是,該計畫在實施的過程中,沒有試圖去操控脆弱卻又不可預測的生態過程。支持碳「擦除」的人們認為,這麼做的目的只是為了消除人類釋放到大氣中的碳,因此潛在的副作用微乎其微。

然而,綠色和平組織在其2008年5月發表的報告中卻批評此類計畫分散了人們對於降低排放這個更為嚴峻的問題的關注。環保組織認為,這種未經驗證的技術是那些製造污染的部門為了繼續污染環境而使出的障眼法。

此外,這一技術在成本、規模以及時間跨度等方面還存在諸多問題。「人造樹」的樣本要在兩年後才能生產出來。萊克納本人也承認,1千萬棵這樣的「人造樹」才能吸收溫室氣體年排放量的十分之一,而且製造這些「人造樹」的環境成本也不是小數目。隨著發展中國家化石燃料使用量的迅速增加,要想看到這項技術成功實施並不是一件指日可待的事。此外,它在碳貯存方面還存在著巨大的障礙。

我們的評論

在沒有首樣的情況下,我們很難預計這項技術最終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然而,這一原理本身所具有的風險性,要遠低於許多其他地質工程方案。因此,在證明其可行性之前,我們不應草率地將其排除。

本文轉載自「中外對話」網站,原發表日期2009817日。
看中英文對照,並和中外讀者一起討論,請點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