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的水患治理與兩棲漂浮房屋的創意構想(下) | 環境資訊中心
生態工程

荷蘭的水患治理與兩棲漂浮房屋的創意構想(下)

2009年12月04日
作者:蔡錫昌(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專案執行)

荷蘭在設計大型人工構造物來因應水患問題所豎立工程水準令人讚歎,而近年來採取非工程的軟性手段(保留低窪地帶以及湖泊來作為滯洪池等)來順應自然災害態勢的作法,更呼應了2005鹿特丹雙年展所提供的精彩創見:重新思考人類生活空間與水的關係。

巧思與創意的實驗:Waterstudio NL的兩棲漂浮房屋(amphibian house)

在這樣的脈絡下,Waterstudio建築師事務所提出荷蘭第一個兩棲式漂浮房屋的設計案例,主要的概念是設計出一個底層基座是空心混凝土(此基座中填入發泡材料後可利用其浮力來承受整重房屋的重量)、淹水時能沿著基座上的支撐鋼柱而上升漂浮的房屋,而這樣特殊的房屋也採用靈活的PVC管線通道,讓住戶日常生活所依賴的水、電、天然氣管道都能因應外在狀況來調整其位置。這樣的設計概念除了體現出人類重新思考生活場所與環境之間的關係外,也同樣能展現出高度的美學設計在其中。

Waterstudio NL的Anike Stam提供我們關於該事務所的Villa "De Hoef"專案的說明,或許能更能道盡該事務所設計的巧思:

『這間寬敞的渡假別墅呈現出漂浮建築已變得跟陸地上的住宅一樣,如此時尚、輕巧和透光。

這間住宅的建造難度很大,建物漂浮在水面上,但建物的三邊被地面圍繞。這種難度很大的建築有三種型態:「全濕」型,正常時呈現漂浮狀態,但若水位遽降時,河床上的地基就會變乾;「全乾」型則剛好相反,這種房屋通常有地基支持,但當洪水來臨、水位上升時,就會呈現漂浮的狀態。這間別墅屬於第三種型態-基本上是被陸地圍繞的漂浮住宅,所以看起來是以陸地為地基的建築。三邊被陸地圍繞,這間漂浮別墅看起來像間地處水邊的正常房屋,但卻能適應30公分上下的水位變化。

在這個案例中,選擇漂浮結構是為了要符合當地合理的需求:在這塊充滿泥炭、滿佈最常見的牧草與溝渠的土地上,是不容許建造一棟以陸地為地基的正常房屋。然而,有人卻發現,在這塊土地上,並未禁止建造漂浮建築,而提供了一個能住在這塊寶地上的機會。雖然住在這裡看起來有點危險,但在經過個別地設計與建造、增添某些特別的結構後,就形成一棟大型的行動屋舍,而使得住在這裡變得相當舒適。

屋主希望能建造一棟簡約、現代和開放的住宅。為了要能充分地表現出住宅位處陸地與水域交界間的感覺,這棟住宅設計的目的之ㄧ就是要讓整棟房子能透光。此外,客廳的地板要儘可能地緊鄰花園與水面,兩側的大型窗戶則提供一個能從廳中直接瀏覽花園的視野。這棟住宅因位處地面與水域的交界而變得很醒目-你真得就住在水和地間。若從花園看進去,就會發現這間透光的客廳提供了一個能從住宅望向水域的視野。

這種透光的概念藉著開放的設計,充斥在整棟房屋內。除了廁所外,整棟房屋都不使用單門。地板的夾層似乎漂浮在客廳的開放空間內,並且突出於房屋的外觀,變成一個延伸的露台。較低的地板則承載客廳、開放的廚房和一些儲存空間。較高的地板則負載兩間臥室和一間浴室。被當成通道的空間則被壓縮到最小,所有的空間都被流暢得串連,僅靠一個高約一層樓的壁櫥隔間,這個壁櫥是室內唯一固定的構造。

在這棟建築內,最能抓住人們目光的是高雅的鋼製樓梯,和弧形延伸成女兒牆的夾層地板。這棟住宅輕靈和寬敞的感覺甚至體現在浴室的細節內,浴室內有個懸空倒吊的浴缸。因為住宅前方的整面空間都會透光,所以建築師設計了一個滑動的布幕與木製的薄板,讓屋主可以藉此控制陽光穿透住宅的程度。固定的木製薄板形成前門,並成為簡約的屋前設計。

屋主希望能盡量縮減建築工時,使得建築師必須重新利用原有的中空混凝土地基,並使用鋼架構造。僅使用鋼架構造會使大型的窗戶設計變成突兀的視覺結構,不過因為鋼架的準度,而使建築師能使用殘留的木結構建材來作為日後施工的材料。』

其他各國的巧思:日本的足球形房屋(Barier)

荷蘭以外,世界上也有其它國家的建築師、工程師正發揮著創意來面臨日益嚴苛的氣候變遷挑戰。以日本來說,有家建築公司推出一款狀似足球、具有32面體結構並可依照使用者要求來設計其大小與功能的漂浮式房屋。由於沒有地基,因此遭遇颱風水災時房子可以順勢漂浮,再加上獨特的32面體結構有效地均化外來的衝擊力,面對水流的沖刷以及防震的效果都相當良好。此外,不同的足球屋也可以互相連結組合起來,甚至可以把足球屋安裝在地底下。

另外,也有狗貓等寵物專用的足球屋可供愛好寵物的使用者來選擇!這些實驗性質的作法見證了人們的巧思,以及我們因應外再生活環境挑戰所發展出來的高度適應性與彈性。

參考資料
1. Netherlands, Wikipedia 
2. Flood Control in the Netherlands, Wikipedia 
3. Delta Works, Wikipedia 
4. Zuiderzee Works, Wikipedia 
5. 愛默生愛說話-第二屆鹿特丹建築雙年展
6. 西雅圖凹凸鏡:日本人的災害對策-可飄可浮的足球屋
7. Waterstudio NL, Anike Stam提供的相關參考資料(Design: Waterstudio.NL
Photograph: Pieter Kers)

※本文轉載自永續公共工程入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