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受衝擊的馬達加斯加 | 環境資訊中心
環球360°

遭受衝擊的馬達加斯加

2009年12月30日
作者:大衛‧史密斯

馬達加斯加是一個野生動物資源豐富而基礎建設薄弱的國家,由於採伐森林、乾旱和政治的不穩定遭受了極大的破壞。同時,氣候變化使得該國的收成減少,四季氣候陷入混亂。

「在過去的半個世紀,馬達加斯加的氣溫上升了10%,而降雨減少了10%。專家們認為問題不是這一趨勢是否會繼續,而是會發展到什麼地步。」

約30年前,里曼農喬那‧費羅斯在馬達加斯加建立了安紮瑪哈威洛村(意為「在幸運的猴麵包樹旁」)。對於洪水的記憶仍然清晰,因此他選擇了一個遠離最近的河的地點。他清理了野生森林,祭獻了一隻羊,希望它能將貓頭鷹、狐猴和蛇趕走。

「動物無法和小孩子和年輕女孩生活在一起。人們不希望蛇到這裏,是因為蛇有著邪惡的靈魂,它們會纏在兒童的脖子上將他們勒死。貓頭鷹是不好的鳥,它的梟叫意味著有人要死去。」費羅斯解釋道,他今年85歲,已經是一位曾祖父。

動物們的確走了,但是安紮瑪哈威洛村這個由一組木屋組成的村子的好運也消失了。在5年內,馬達加斯加南部有三年作物歉收,導致成千上萬個家庭長期饑餓,兒童營養不良率急劇上升,生長緩慢,甚至死亡。

馬達加斯加,這個野生動物資源無比豐富但基礎建設薄弱的印度洋島嶼國家,還受到三股力量的致命影響。人們廣泛認為氣候變化攪亂四季氣候,破壞農業收成。地方森林砍伐改變了微氣候,使降雨減少,從而加重了問題。

最後,今年發生的血腥政變造成基本服務的癱瘓和幾個外國援助項目的中止,後者將帶來嚴重後果。聯合國表示,馬達加斯加南部的近半數家庭面臨嚴重的食品短缺。

為養活她在安紮瑪哈威洛的5個孩子,蒂娜麗絲(她只有這一個名字)在每月底賣淫,因為那是當地男人(大部分是員警)領薪水的日子。這個27歲的未婚女性從17歲就開始和男人睡覺。「如果男人不想結婚,那並不是問題。我們必須生存。」

蒂娜麗絲說她20個月大的女兒瓦妮‧蘭亭每天晚上都發燒。「我們每天只吃一兩頓飯,永遠是木薯。我很擔心她,可是我能做什麼呢?我沒有錢。這裏的人們都不開心,因為他們的孩子不吃東西。沒什麼值得開心的事。」

其他村民說,對於逐漸減少的資源的激烈爭奪引發了秩序混亂和暴力。56歲的村長瓦利歐特基對於乾旱提出了一種解釋:「我們種樹,可是不下雨,什麼都不長。我想是上帝發怒了,因為年輕人不尊重傳統。」

事與願違,南部的人民嚴重缺水,以至於一年之內襲擊北部3次的日益兇猛的旋風都成了他們渴求的對象。一年兩次的乾旱季節逐漸延長,最後合併為一個漫長而炎熱的季節,對玉米、木薯、紅薯等作物構成嚴重的打擊。

臨近地區安波望比的食品不安全早期警告系統主管托沃和卓‧瑞歐比貞那說:「以前,乾旱每10年一次,如今變成了5年,或者3年。自從糟糕的2009年過去後,人們需要兩到三年的時間恢復。」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宣佈,過去的半年中在3個南部地區有8632名兒童因嚴重急性營養不良接受治療,這一數字是預期的兩倍以上。聯合國世界糧食計畫署(WFP)警告說,今年將有15萬兒童受到影響。

有報導稱人們吃狐猴和海龜充饑,儘管它們在當地文化中是禁忌。人們還重新開始砍樹,以獲得木柴或開闢為稻田,這無意中加劇了乾旱問題,因為森林的儲水能力被削減,而這些水將揮發至雲層從而變為雨。

全球氣候變化的附加影響難以量化。世界銀行說,只有一件事是肯定的:在過去的半個世紀,馬達加斯加的氣溫上升了10%,而降雨減少了10%。專家們認為問題不是這一趨勢是否會繼續,而是會發展到什麼地步。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畫署馬達加斯加專案副主管西爾維爾‧卡盧梭說:「環境退化和氣候變化互為因果,相互促進。它們在馬達加斯加的影響是驚人的。」

政治的不穩定使局勢雪上加霜。三月份,經過導致數十人死亡的衝突,安德里‧拉喬利納──一名市長、商人和前電臺音樂節目主持人──從馬克‧拉瓦盧馬納納總統手中奪取政權。該事件導致政治僵局,經濟低迷,失業增加,物價上漲,公共服務癱瘓,投資人撤資,國際制裁──而這一國家的一半預算要依賴國際援助。

卡盧梭補充道:「政變導致我們需要合作的省級服務癱瘓,這使得應對乾旱變得更加複雜。我們不得不填補區域層面的空白。」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駐馬達加斯加代表布魯諾‧梅斯將政變描述為「兒童的災難」,還說「馬達加斯加正在起飛的道路上,他們明白是時候進行衛生和教育改革了,以便所有的兒童都能獲得機會。現在這一切都凍結了。一點進展都沒有。」

聯合國兒基會向所有地方診所提供治療急性營養不良的藥物和培訓,支援食品發放,並盡力改善環境衛生。糧食計畫署開啟了項目,向21.5萬兒童提供學校伙食,幫助8000個家庭緩和環境變化的影響,並且向約7萬名不足兩歲的兒童和處於懷孕期和哺乳期的婦女提供食物補充。

梅斯表示兒基會也在和世界銀行談判直接管理教師薪酬專款。「兒童的權利在任何情況下都應得到保障──無論發生什麼危機。」

※本文轉載自「中外對話」網站,原發表日期2009年12月28日。
※看中英文對照,並和中外讀者一起討論,請點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