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學者:暖化 有直接證據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氣候學者:暖化 有直接證據

2010年03月15日
低碳生活部落格2010年3月14日澳洲訊,青年志工寫手團王茹涵報導

3月的澳洲,應該是略帶秋意的,然而雪梨的氣溫卻遲遲居高不下。就在3月以來最炎熱的一天,知名氣候學家韓森 (James Hansen) 應雪梨大學之邀,對哥本哈根會議後的「實際解決方案」進行演講。韓森為美國航太總署(NASA)太空研究所所長,目前也擔任哥倫比亞大學教授。

20年前 為暖化作證

韓森最著名的「功績」即是1988年於美國國會作證,首次公開指出全球暖化現象確實存在,且證據皆指向人類活動為暖化主要原因,也因此有人稱韓森為暖化學之祖 (Grandfather of Global Warming)。但他於演講時提到,在那兩年出席聽證會後,他發現他只想專注於科學研究,而不想成為公眾焦點,因此後來的15年,他在公眾議題上保持沉默。直到2004年,他認為美國政府在暖化議題上完全沒有貢獻,因此決定重出江湖,盡量客觀地以科學家的身分,填補科學與政策間的空缺地帶。而他認為這點十分重要,因為如果科學家不挺身而出,這空白地帶會被特殊利益團體(如石化燃料業)所占據。

韓森在演說中利用許多氣候學上的科學證據佐證,全球暖化的確是人為造成的。一般大眾最常接觸的說法,是指工業革命之後溫室氣體濃度增加,與溫度上升兩者之間的「相關性」;但韓森利用海洋熱質、淨輻射強度不平衡等直接證據說明,目前的暖化並非自然現象,且暖化速率異常急遽。然而在演講過程中,筆者發現這些嚴謹的科學證據,不但艱深,也很難引起一般大眾興趣。即使筆者曾在研究所修過一學期的氣候學,也才稍稍能理解點皮毛,更遑論對一般大眾,這些觀念是多麼的費解。

徵碳稅 比碳交易有效

韓森指出,目前關於氣候變遷的論述與事實間存有很大的鴻溝。各國政要在政治宣示上都說的冠冕堂皇,但實際(或願意)付出的努力卻很少。而且他認為,哥本哈根會議跟京都議定書都犯了同樣的錯誤,也就是寄望於無用的碳交易、碳補償等計劃,而沒有新的解決方案。過去的例子已經證明,碳交易對減碳起不了作用。

韓森在演講中,提到三個他認為實際可行的解決方案,其實這三個方案都與制定碳價有關。第一個就是提高碳價,讓化石燃料不再最便宜的能源。再者,制定有效的規範,並發展科技;而訂定碳價對這兩者都可提供良好誘因。

他特別強調,所有類型的化石燃料都應增收碳價,不可有漏網之魚;並且不應允許碳補償 (offset)計畫,那只是圖利金融業的無用計畫。他也提出一套有趣的想法,他認為政府是很糟糕的投資者,因此繳收的碳稅應發還到每個國民的口袋裡,以避免錢流進大企業的私囊中。也只有這樣,民眾才會支持碳稅的概念。他認為全球性的「總量管制及交易」制度是不可能達成的目標,例如中、印等國絕不會同意,因此碳稅才是可行的辦法。一來實施國內碳稅,二來可針對其他沒有制定碳稅的國家收取邊境稅(border tax)。

國際政治 被既得利益綁架

韓森認為目前各國政府都被化石燃料企業掌控,特別是在華盛頓,有錢才是老大。而當面對世代間的正義時,美國原住民或是多數的宗教文化都蘊含著對未來世代的負責,只有當前的政府,永遠「隨他們高興選擇減量基準年和減量目標」,而完全不考慮未來世代的福祉。

而針對過去幾個月來,氣候變遷學界產生的紛擾、與質疑暖化論者間的辯論等議題,韓森顯得有些怒氣。他譴責媒體應為這些事件背負責任。他表示,在1970年代,如果有對科學研究的質疑,媒體都會打電話詢問該領域最具聲望的學者,以釐清真相。而現在的記者,卻不加以分析,而把所有的理論、辯論都給予相同份量的報導,渲染了似是而非的觀念。

氣候政策 不能只仰賴科學家

從他的演說中,可以觀察出韓森具正義感且很嚴謹的科學家,他不吝於表達與大眾不同的意見,且十分篤信自身的科學素養。這樣的科學家的確少見也值得敬佩。然而,擬定氣候政策不是只需依賴這些科學家即可,我們更應該注意的是,在整體政策形塑的過程中,是不是有其他政治、社會或文化面向容易被這種「科技、專業」主導的思維所掩蓋?

舉例來說,韓森認為美國應大力發展第四代核能,並應對世界其他國家的核能安全負責,為他們提供技術與訓練等。這樣的言論其實凸顯了韓森身為「美國」「科學家」的盲點。先不提核能在社會、經濟、文化等面向的衝擊,就政治性來說,核能極度敏感,因此許多國家在主權與國防的考量下,很可能不會同意讓美國主導核能技術。

這樣的政治考量也許科學家認為不重要,但在現實操作上卻很實際。就環境政策而言,我們的社會的確需要像韓森這樣負使命感的自然科學家,但更需要的也許是同樣負使命感,同時又能銜接科學與政策間鴻溝的人文、社會學者。

【延伸閱讀】
"Storms of My Grandchildren: The Truth About the Coming Climate Catastrophe and Our Last Chance to Save Humanity"James Hansen 2009 Bloomsbury USA

※ 本文轉載自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低碳生活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