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資10年】承先、再啟後 永續環境資訊平台 需要您來牽成 | 環境資訊中心
社論

【環資10年】承先、再啟後 永續環境資訊平台 需要您來牽成

2010年04月17日
作者:莫聞、林穆琳、高梓軒(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編採群)

2000年的今天,4月17日,環境資訊中心成立並發行了第一份電子報,至今十年了!十年來,從「篳路藍縷」到必須設法突破「超越20 & 500魔咒」的階段,環資中心其實是匯集了各方無以計數的能量與投入而來的。

這十年來,環資中心獲得包括2007華文部落格大獎、2009卓越新聞獎「社會公器獎」的肯定,憑藉的也是每天約4-6名志工輪值蒐集、編譯、撰寫、甚至親赴現場採訪的環境新聞與專文,這些資料,都是理解十年來國內外環境演變與趨勢的瑰寶。

「推動環境資訊的公開與普及、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這是環資成立的精神。除了慶賀這工作能持續十年不墜,接下來的十年,為了讓訊息發揮更大的效用,眾人的投入更有效率,並從空間、時間延續對環境資訊的關照,我們打算進行以下工作,期待您的意見投入與實際參與:

1.環資滿意度問卷調查(現在就填寫)、2.研發環境案例教材、3.籌設印尼環境資訊中心、4.建置中英文翻譯協作平台、5.回溯上一個十年的環境資訊

此外,環境資訊協會的財務狀況仍有至少80萬的缺口,目前各界的捐款加上專案結餘款的挹注,仍不足以讓環資中心維持現有的規模。健全財務,我們沒有新的方法,只有不斷地懇請您協助,不論加入定期定額捐款一族、或是贊助台灣地球日計畫(捐款1千,廠商送您有機棉T恤),均有助於我們的財務更趨穩定。

承先、再啟後。推動環資中心邁入下一個十年,需要您來牽成!

您也可以提起筆來,投稿撰寫「環資10年短語」、「我印象最深刻的文章」、「我心中的環資中心」,向你喜歡的作者致意,或是分享你受感動的訊息給更多人。

志工簡歷表下載


環境案例教材研發計畫

十年來,我們親眼目睹自921大 地震之後,國土山林變色,遇雨成災;去年莫拉克颱風來襲,釀成更嚴重的八八水災,台東太麻里慘遭淹村、南投山區再度崩塌...... 這一場場災難,其實是著因於人禍而來,尤其在過去數十年來經濟發展為龍頭導向之下,不當開發破壞,讓原已地質危脆的台灣失去了自我療癒的能力。

要談國土復育和環境永續,不能先了解根固的病因而在。十年來,我們的土地究竟生了什麼病?未來,我們的經濟發展、環境永續甚至國人的生活福祉,如何才能達到平衡?實為每一國人都應深刻認知且反省的課題。

十年來,環境資訊中心成為國人的環境資訊入口網,收錄了近十萬筆的圖文資料庫,十年來的環境事件及議題探討隨時免費提供線上查閱。我們已成功促使這些環境訊息普及化,讓生態及環境保育成為人人輕鬆可得的共通常識。然而我們不以此為滿足,在資訊中心邁入下一個十年之際,我們將啟動另一「環境案例教材研發計畫」,以深耕台灣的環境教育。

在本計畫中,我們將以大專院校環境通識課程為目標,邀請授課教師及環保團體共同參與,進 行一系列的課程規劃與教材之編撰。有鑑於環境議題錯綜複雜,本計畫旨不在一方定見或結論,而希望以案例研究的方式,針對台灣環境議題進行深入探討,同時藉由角色扮演,來強化對話與思辨的訓練。

以環境議題為案例研究教材,將是國內創新首見。我們期待本計畫的推動,將研發出環境通識課 程最佳教材,藉以帶給莘莘學子、乃至一般大眾,深切審視並反思國內環境問題的機會,同時發揮集思廣義作用,鼓勵以創新思維來建構突破台灣環境困境的種種可能。

謹以此計畫,作為環境資訊中心十年之代表作。同時期待更多校園師長及學子志工,一同加入我們計畫研發的行列!


印尼環境資訊中心籌備計畫

您知道嗎? 雨林是世界之肺,除了亞馬遜河雨林、剛果雨林,印 尼擁有世界第三大的雨林,現在卻正以一小時將近300個足球場的面積消失中,是三大雨林當中破壞速度之最...

使用過棕櫚油嗎?棕櫚油除了當食用油外,也是環保生質燃油重要的原料之一,背後年產值8000億美元的龐大經濟利益,使得印尼的雨林紛紛遭砍除而改種棕櫚樹,加速了印尼雨林消失。

台灣對全球來說只是一個蕞爾小島,但依2004年國際能源總署 (IEA)統計資料庫顯示,台灣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排行全球第18名,更居亞洲地區之冠,台灣因為許多的開發造就了今天的「繁榮」,卻也消耗掉了許多資源,因此台灣有義務要對環境負起一份責任。

在印尼環境問題日益嚴重的今天,我們計畫與當地民間團體協力來建立符合印尼在地需求的環境情報通訊體系,強調的是在地特色、資訊平台與服務,以協助使其建立在地運作與社會參與機制,待成熟時機,將經營主權還交當地民間團體。

我們藉著與印尼的環保團體及當地民眾接觸,以尋找與印尼環保團體合作關係的可能性,還要建構台灣──印尼環境資訊協作平台,建構印尼文、英文、中文的三語翻譯團隊,跨越環境資訊語言障礙。

我們需要您的協助,歡迎加入我們的行列,一同為我們美麗的地球發聲。


建置中英文翻譯協作平台

環境資訊中心也有翻譯協作平台了!

網路發展到現今已是Web 2.0時代,網路世界上的內容不再只是單方向的傳播,而是藉由每位使用者之間的參與及分享而產生,形成了Web 2.0的世界。

環境資訊中有許多志工協助翻譯工作,然    隨著志工及翻譯稿件的增加,翻譯、審校、上稿等等作業,讓編輯、審校者與譯者單靠著e-mail傳遞稿件,往往造成作業上的紊亂,因此我們已運用Google Site協作平台,建置出一套簡單而清楚的翻譯作業平台,讓作業效率提升了不少。

歡迎意願擔任編輯(包含上稿、派稿、摘選英文)、翻譯與審校(特別適合資深翻譯志工擔任)的夥伴加入平台作業,藉著平台的使用來加速作業效率外,也透過操作、互動及經驗分享的過程,一同來充實平台的完整性,待平台的功能完備後除了可以內部應用在更多的地方,還可以分享給更多的團體單位來使用,建構出屬於環境資訊的知識協作網絡,也達到資訊串連與彼此認同的目的。


回溯上一個十年的環境資訊

環資中心建立十年了,這十年來,國內外的環境現況與過去相比如何?主政者、決策者、民意代表、甚至環境運動者本身,在這十年來是進步、退步、還是原地踏步?缺少2000年以前環資中心成立前的環境資訊,這些問題沒有答案。

追本溯源,若欠缺過去的脈絡,對現今環境議題的理解便不夠完整,也未來的預測與準備也將失準。

目前,環資中心已獲得的資料有:環保聯盟會長、清大教授王俊秀老師所撰寫的環境運動簡史,資深媒體人、環境資訊協會會員楊憲宏多年前擔任環保記者的著作資料,以及已解散的「生態保育聯盟」運作時所收集的環境議題資料。

這些資料,都是過去曾經整理過、但尚缺乏以當今視野判讀過的。面對這些資料,我們還未有清楚的計畫,只有一件事是確定的:這些資料必須數位化、公開於網路供大眾認識。

無論是掃描、打字、提供中文判讀軟體、企畫呈現方式等工作,均等待您的參與,歡迎有興趣者與我們連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