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蛙裝 陷泥淖 雨天雍來鮮體驗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著蛙裝 陷泥淖 雨天雍來鮮體驗

陽明山生態服務志工 風雨無阻

2010年06月14日
本報2010年6月14日台北訊,特約記者侯順耀報導

6月12日,台北城陰雨綿綿,陽明山上起了大霧,恍如仙境。本該是人聲罕至的陽明山國家公園雍來溼地,今日卻是笑聲不斷,一群身著青蛙裝的志工,或坐或趴在泥中玩得起興,他們原是響應守護環境而來,卻在工作過程中,獲得更多樂趣。

18位來自各地、初次相見的志工,利用週末,參加這場由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主辦、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合辦的生態工作假期,齊聚陽明山雍來溼地,適度清除強勢種植物──李氏禾,避免侵佔其他溼地植物的生存空間。短短兩個小時,志工們奮力拔出23籃李氏禾,儘管腰酸手疼,志工們仍直呼過癮,還有人說,「下次要帶更多幫手來。」

代替水牛清除優勢種 玩泥巴不亦樂乎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信託中心負責籌畫這次活動的吳孟純表示,每年三月到九月是李氏禾生長特別旺盛的季節,嚴重侵害了其他水生植物的生存空間。透過生態工作假期的設計,讓民眾化身成水牛,不僅有了親近自然的體驗,也維護了溼地樣貌。

下水前,經工作人員解說後,志工們開始七手八腳地穿上青蛙裝。對許多人來說,這是初次體驗,有人穿上青蛙裝興奮地找人幫忙拍照留影。

剛開始身穿青蛙裝在水中移動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容易。志工們小心翼翼地下水,大家手牽著手,深怕踩進窟窿,成了第一個要被「拔起」的夥伴。就定位後,志工們分成兩組分頭進行,不一會只見原本步步慎行的大夥,已經分別找到安全地帶,賣力拔草。

面對盤根錯節的李氏禾,志工們各自發展出不同的姿勢,蹲著拔、跪著拔、坐著拔,一群十來歲的女孩們更是不計形象到爬著拔。「哇!好難拔呀!」志工口中嚷著,手卻一直沒停下來。一個不小心太過用力,志工張宇光狠狠地跌坐在溼地裡。「躺在泥土裡和自然合而為一,濕濕涼涼的感覺真好」,即將升國小五年級的張宇翔,則像頭水牛一樣,在池子裡開心的翻滾。

年僅10歲的武世勳活力十足,一會陪媽媽、姊姊拔水草,一會忙著幫爸爸抬水草,「雖然很好玩,但是滿手都是爛泥,想要挖鼻孔都不行,真是太痛苦拉。」

回饋自然、親近土地的週休新玩法

此次活動中,多數志工是第一次參加生態工作假期,和姊姊還有朋友一起來的徐鈺婷表示,這次活動中體驗了許多第一次,第一次知道雍來、第一次穿水靠、第一次走進溼地爛泥巴裡,這樣的活動不僅可以了解生態、為環境付出,也很開心。另一位志工梁偉強則說,以前都來陽明山泡溫泉,今天來泡泥巴浴,感覺很不一樣。

在網路上看見訊息後,便主動幫全家人報名的媽媽林珊如表示,這樣的活動能接近大自然又能對環境做出貢獻,對孩子教育很好,尤其能體驗在溼地中被泥沼抓腳的感覺,第一次感受到什麼叫做「陷」下去的感覺,真的很特別。

下雨的週末,當大多數人都想賴在床上,志工黃璇齊在參與活動後改變想法,愛上雨天泡在天然溼地的享受。也許正因為下雨,這趟雍來之行,除了認識花草樹木,更遇見許多昆蟲出沒,志工徐子晴興奮地說,竹節蟲停在手臂上癢癢的觸感,真是太妙了。常爬陽明山的黃蘭香則笑著說,此後她要將這地方列為她的秘密基地。

志工邱孟暄說出每個人心中的感受,「以往來都在接受大自然的恩惠,這次很難得自己能有小小地付出,為周遭環境盡一份自己的心力。」

環保意識從細節做起

有志工發想建議,若是能在生態池中養水牛,就能利用生物鏈的方式控制李氏禾擴張,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信託中心主任孫秀如也給予回應,環資協會一直有在做相關研究,並試著規劃執行的可能,「也許我們下次工作假期就是來幫水牛刷背也不一定。」

除了以生態工作假期方式讓志工親身參與環境保護外,主辦單位也特地準備了健康有機的五榖雜糧粽等輕食餐讓志工享用,總籌吳孟純表示,從為志工準備的不漂白再生衛生紙,到整個活動做好完善垃圾分類、廢棄物帶下山,希望能透過細節的安排讓志工體認環保就在日常生活中,實踐「負責任旅遊,才是真正的生態工作假期」精神!

※ 本文為大安社區大學「環境大聲公」課程實作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