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灣漏油後遺症 海水砷濃度升高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墨灣漏油後遺症 海水砷濃度升高

2010年07月04日
摘錄自2010年7月2日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歐洲專業期刊2日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洩漏的原油會抑制海床的天然過濾機制,導致海水的砷濃度升高。

倫敦帝國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科學家發現,海底沈積物會與砷牢固結合。被捕捉住的有毒砷元素,隨後被接下來的沈積層覆蓋,這有助於解釋為何海水中的砷濃度較低。

但研究人員發現,原油則像是黏稠毯子般,阻塞沈積物並阻礙它與砷結合。

如此一來,海水的砷濃度將會升高,且由於砷具有累積性,在食物鏈越上端,砷濃度越高,毒性也越大。

倫敦帝國學院地球科學工程學系教授塞普敦(Mark Sephton)表示,「目前我們無法測量墨西哥灣的砷濃度,因為原油持續外漏。」

塞普敦說:「但真正的危險在於砷的累積能力,此意味每一次後續漏油,都會升高海水中這種污染物的濃度。我們的研究是個及時警惕,即漏油可能製造有毒定時炸彈,將會威脅到未來海洋生態系統的結構。」

眾多礦物以及石油都含有砷。海水中的砷濃度高,將會阻礙微小海洋植物的光合作用以及升高水生生物遺傳缺陷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