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白紙到藍圖—記台東成功生態工作假期的圓夢路程 | 環境資訊中心
生態工作假期

從白紙到藍圖—記台東成功生態工作假期的圓夢路程

2010年07月28日
作者:李子君(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信託中心專案執行)

生態工作假期在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是依著「環境信託」誕生。生態工作假期的角色,從推廣「環境信託」,到真的以工作假期來圓環境信託的夢想,則是從一位地主捐贈台東成功山坡上一塊柑橘園開始。圓夢的路程中,從環境資源了解、從在地連結、從外地志工參與,從軟體的傳統文化與生態了解,到硬體的工寮修復、生態廁所搭建。一邊畫出園區的藍圖,一邊藉由工作假期將藍圖實踐,一步一步緩慢但扎實的歷程,從前置作業開始,到帶領志工進入園區,都是將這些夢想逐步實現的契機。

從更多的了解來畫出夢想藍圖

在台東成功鎮的山坡上六甲廢棄柑橘園,開啟了環境信託的夢想。但是,當一塊土地試著以環境信託的方式保存時,該怎麼規劃?2006年開始的環境資源調查,看動物、看植物、了解地形、了解水文。規劃這片園區,需要先與這片山對話,試著從大自然的角度了解他的喜好。因此挑季節上山,看看山中的面貌,也要挑每天不同的時段上山,看看每天不同時間點,來值班的生物有哪些。不間斷的生態調查中,發現園區是蝴蝶的大本營,開始加重與蝴蝶相關的調查。

看來小小的一片園區,規劃上更需要謹慎對待,從調查中我們可以了解大自然給予這片山地的特色,也可以了解當人的行為進入時,做些什麼是發揮了這裡最佳的面貌,同時也不傷害生態環境。


部落連結,給予土地人文生命

土地的環境教育,需要回到土地與人互動的故事開始,因此圓夢的過程中,不可缺少的是去了解這塊土地與人的故事。同時在園區的經營中,也期待能為在地增加一些正面能量,因此連結在地團體將是給予人文生命的重要環節。

找尋相關團體是個兜圈圈的旅程,從遙遠的台東市開始,再找到成功鎮外圍,最後才找到園區所屬的部落。雖然這個過程看起來很沒效率,但是卻是非常珍貴且重要的過程。從這樣的機會中,讓許多團體知道我們在台東成功鎮的山林裡做些什麼、有些什麼夢想,我們也從這裡知道有哪些人在台東從事著相關的事情,甚至也讓他們開始對這個夢想有所期待。

與部落連結,最直接的賦予更多這塊土地的故事,當我們與部落的居民上山時,又重新看待了這塊土地,許多我們認為是雜草或擁有學名的植物,卻是阿美族居民的日常食物;許多我們只能以自然生態角度看待的生物,在阿美族居民的眼中,卻都有不同的功能與智慧。從這裡我們知道,土地的文化在他們身上,而我們可以藉由工作假期介紹給更多人,重新將這沉睡的靈魂喚醒。

工作假期的籌備與辦理,累積更多「下一步」

從2006年開始著手規劃台東成功信託體驗園區,直到2008年辦理第一場生態工作假期開始,夢想逐漸實踐在園區之中。同時藉由生態工作假期辦理,我們與在地部落、與這篇山林開始有了關係。需要不間斷得彼此了解、溝通,付出情感的同時,與土地才有了真正的連結。每次工作假期的行前準備,我們需要透過環境調查與規劃,也需要了解部落的文化、以往的記憶,與部落的互動、訪談之間,去挖掘更早之前土地和居民的情感。帶領志工們進入園區建設硬體設施,部落搭建傳統建築的方法經由在地人重新討論、規劃,經過消化後再教導外來志工,讓這些文化能在時代的洪流中繼續保存著。

與部落有了第一次蓋工寮的經驗後,部落居民也開始建議我們:是否該多個廁所?廚房?甚至增添個涼亭如何?園區的規劃有越來越多人開始看著,也想著是否要加入,「環境信託」中全民參與環境保育的想法似乎也越來越有形影,從一個生態工作假期的話題,串連了不同人的相同夢想,在這裡逐一實踐。這是不會停止的過程,但也因為過程而讓這裡充實美麗!

2010生態工作假期將為園區增建生態廁所,以阿美族傳統建築的外觀,加上生態廁所規劃,將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建立在此。歡迎大家報名參加,一起投入這個圓夢的過程。詳情請見生態工作假期網站

【延伸閱讀】
用外來的眼 欣賞在地的美-記2009年台東成功環境體驗園區工作假期
當「生態工作假期」遇上「環境信託」
生態調查讓工作假期變生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