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保育不分國籍 屏科大國際學生來護沙!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海岸保育不分國籍 屏科大國際學生來護沙!

2010年11月29日
本報2010年11月28日台南訊,黃紫翎報導

來自7個不同國家近20位的屏東科技大學國際學生,昨(29日)至台南七股潟湖參加護沙行動,這是由台南縣北門社區大學與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共同舉辦的「愛上七股‧護沙工作假期」系列活動之一。七股潟湖沙洲面積年年縮減,保護沙洲迫在眉睫;主辦單位表示,海岸保育行動不分國籍,需要每個地球公民一同參與,也希望透過此次的體驗,讓國外學生瞭解台灣生態與志工行動方式。

在七股工作長達13年資深志工許佳琪介紹說,十幾年前的頂頭額汕沙洲一眼望去無邊無際,但現在卻出現了消失的危機。因此主辦單位準備一捆捆的竹枝,讓志工搬往沙灘搭建「攔沙網」。護沙現場是由在地耆老「阿邊婆」示範竹枝的定沙與編織技巧,自從2007年七股生態工作假期舉辦開始,阿邊婆幾乎場場都到,她是住在七股潟湖附近的居民,現年81歲,可見其關切沙洲流失的心情。看著老人家的熱情,來自世界各地的年輕志工也紛紛拿起竹枝與黑色繩索努力地工作。

來自泰國的Anupong Wongchai表示,從來沒有想過沙洲需要保護,之前總以為沙洲的堆積是自然的現象,流失的沙子,透過時間的演進,自然而然會有不同的樣貌,沒想到會在台灣體驗到護沙的行動方式。而另一位來自馬來西亞的Gan Chiang Lin則說,這次的行動讓他對對於沙洲的流失有更多的想法,因為他自己的故鄉原來有許多的椰子樹生長在海邊,可是近幾年來,由於海水上升,這些樹都浸在海裡了,可是當地人對於這種現象,似乎不曾以護沙的方式來面對,但台灣卻在進行保護沙洲的行動,他認為這是非常有行動力的方式,很有意義。此外,其餘參與者也認為這種綁竹枝護沙的方式非常有趣,之前在台灣旅遊時從未體驗過這個過程,而解說志工也讓大家深刻認識了七股的生態、美食與養殖漁業。

工作假期除了護沙外,亦安排了搭船遊七股潟湖生態的活動,拜訪了離岸沙洲網子寮汕,幾十年前這座沙洲是有討海的人為了工作而住在上面,現在則因為沙洲消逝地速度很快,沙岸旁佈滿了政府用重機打下的竹樁以及種植中的海茄苳,希望藉著這生態工程,能緩和此地沙洲流失的速度。

船家表示,七股地區的養殖魚類大概有虱目魚、蚵仔等等。虱目魚養殖在春夏秋三季,冬天只要水溫一低於14℃魚類就會因寒害而死亡,因此在這個季節,許多魚池會將水放乾,開始進行翻土消毒的動作,而這樣的行動也使得七股地層下陷的情形不像持續在冬季養魚的雲嘉地區嚴重。此外,分佈在蚵架周圍的細密漁網,則是為了捕捉冬季迴游的小鰻魚,這種魚苗因為可以賣到好價格,因此被漁民稱做「白金」。在船家講述漁業歷史的過程中,海岸居民的工作與休閒活動──養蚵與釣魚,也不斷地在我們的周圍進行著,述說著漁家們數十年來的生活方式。

國際青年志工在這次行動中共修葺了三道護沙圍籬,將原傾圮的圍籬重新佈上滿滿的竹枝,期待沙洲能不再流失。隨隊拍攝護沙紀錄片的鄭文德則談,到海岸沙洲的流失是一種國土的流失,由於七股沙洲的沙子大多來自台南以北的泥沙沈積,但西海岸的過度開發與河川攔砂壩、水庫的建立,使得七股潟湖的泥沙除了來源不足外還要面對東北季風的吹散,因此護沙不應只是台南七股居民的事,而是全台民眾必須關注的重大問題。

主辦單位表,今年度最後一場護沙行動將於12月4日舉行,有興趣參與的民眾可把握機會,守護台灣的海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