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背著小娃娃——負子蟲 | 環境資訊中心
生物簡介

爸爸背著小娃娃——負子蟲

2010年12月14日
作者:李鍾旻

從前在稻田裡常見到這些載著一坨白色球體在水裡游動的生物。牠們是水棲性的昆蟲,名為負子蟲,在池塘、沼澤、農田溝渠這些水域環境裡有機會可以見到牠們的蹤影。負子蟲是半翅目的昆蟲,也就是椿象家族中的種類,台灣常見種類為「大負子蟲」。夏天時尤其常見,牠們也能離水飛行,有時在路燈旁會有趨光的個體。


負子蟲爸爸背著許多卵寶寶

奶爸安親班  秘技大公開

負子蟲是少數以雄性照顧後代的昆蟲,負子蟲爸爸更是位模範父親。如同其名,牠們最大的特色,最廣為人知的習性就是雄性成蟲特殊的「負子」行為,雄性會背負著雌性所產下的卵。負子蟲在交尾後,雌性會將卵直接產在雄性的背上,這些卵在常溫下大約需一至二週的時間才會孵化。在這段時間裡,雄性一邊等待負子蟲寶寶的誕生,一邊肩負起了守護後代的責任,始終帶著數十粒卵行動,直到孵化為止。當我們在野外發現成蟲時,那些在背上的橢圓形物質就是他們的卵。

為什麼要將這些卵隨身攜帶呢?原因是除了帶在身邊可隨時提供保護,避免被水中其它生物攻擊,同時也是為了幫助孵化。由於負子蟲卵的體型較大,需要較多的空氣,並且保水性相當差,離水過久會導致死亡。卵要能夠順利孵化的條件,是同時需要水分以及空氣的;因此卵必須浸泡在水裡保持著潮濕,又要時常接觸空氣以呼吸。無論將卵產在水裡或陸地上都難以同時滿足這兩個條件,這麼一道難題得由牠們的父親來幫忙克服。帶著卵的雄性除了可以使卵隨時處在富含水份的環境裡,由於負子蟲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浮出水面換氣,因此可藉著行動幫助這些卵呼吸。

不過,負子蟲在水裡游泳時想必動作劇烈而繁複,這些卵為何不會掉下來呢?卵塊之所以不會因行動而脫落,是由於所有的卵都被緊緊的黏附在負子蟲父親的身上。雌性在產卵時會分泌一層膠狀物質舖在雄性的背上,並在產卵時將卵產在舖有「黏膠」的背上,自然不容易將卵給搞丟了。

水下討生活  就爭一口氣

由於負子蟲身體的保水性較差,所以牠們不能長時間離開水,以免水分散失而危及性命。儘管長期生活在水裡,負子蟲並不像魚類一樣可以直接在水裡呼吸。負子蟲和大部分昆蟲一樣都是以腹部的氣孔呼吸,牠們之所以可以長時間待在水裡,是由於身上長有許多細小的「避水毛」,這些毛會在水中隔絕水,在身體周圍形成一團空氣膜供呼吸用,並且成蟲在腹部末更長有短小的呼吸管輔助離水呼吸,讓牠們在水裡頭克服了呼吸的問題。

實際上負子蟲本身是肉食性的昆蟲。看看牠們的腳,與螳螂的前腳有些類似,外型呈鐮刀狀,稱為「捕捉足」,可以緊緊的捉住獵物;取食方式為,在捕獲獵物的同時再以針狀的口吻插入獵物的體內,吸食體液。牠們的後腳則為游泳專用的「游泳足」,表面的毛列排成毛刷狀,可幫助游泳划行。由於牠們為肉食性,一般以小魚、小蝦、蝌蚪或水棲昆蟲為食,相當凶悍。事實上偶爾也會有自相殘殺的狀況發生,體型大的個體會把體型較小的當作獵物捕食。


另一種水棲性的椿象──紅娘華


蜻蜓、豆娘的孩子──水蠆

池塘裡,還有什麼昆蟲呢?

除了負子蟲以外,舉例來說,紅娘華、水蠆也都是池塘這類水域環境中體型較大的常見種類。紅娘華是另一種水棲性的椿象,水蠆則是蜻蜓、豆娘的孩子。許多常見的水棲昆蟲,過去廣泛分布臺灣全島,然而在環境的破壞與農藥的過度使用下,如今也較不容易見到了。

※ 本文與農委會林務局合作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