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花蓮溪口跨年 | 環境資訊中心
公共論壇

在花蓮溪口跨年

2011年01月05日
作者:barachi

下半段讓我有點生不如死的民國99年總算要結束了,果真年如其名感覺好漫長。

各縣市在跨年時放煙火已經成了奇怪的慣例,民眾願意跑到戶外忍受漫長無趣(?)表演的背後原因,恐怕也多是為了等待煙火,然而比起在現場抬頭仰望空中飛迸的各色火花,我更喜歡在一段距離以外的地方,遠離人群和音響,以安靜的心情看著政府又是如何把我們的稅拿來燒成短暫的光。

曾經體驗過走在墾丁大街上,被爆炸聲和煙霧火光包圍的超震撼臨場感。但日後最常被回憶的,往往還是在市郊的半山腰上,裹著棉被或是泡著溫泉,看著煙火由遠方城市燈火裡躍起的那幾個晚上。

然而花蓮溪口有著不太一樣的風景,水平的視角,讓遠方燈火全都縮窄成一條不規則的虛線,背景全黑,煙火的形態也將被襯托的更加明顯,想像中應該還滿適合進行這類型的遠距欣賞活動。沒想到,就在朋友帶著我們走向浪的邊緣後,另一幅更精彩的畫面自夜裡浮現:白色的光束掃射著,不時照亮了綠色的紗網或白色的碎浪,這是捕撈鰻苗的現場。


[鰻魚生活史]
在淡水河川中發育成熟的鰻魚,繁殖時要先游到深度400~500公尺左右的海域,產卵後即因體力耗盡而死去,卵孵化後先長成柳葉形態的薄片狀魚體,再慢慢轉變成體形細長透明的鰻線,鰻線們會找到河口,回到淡水環境中,繼續發育,直到成熟後再次游往一去不回的方向。

 

[捕撈鰻苗]
聚集在河口準備上溯的鰻線們,就是鰻魚養殖的主要來源,每尾可賣數十元,甚至上百元,運氣好時一個晚上就能進帳六位數,自然吸引了不少民眾在季節到來時下海捕撈,基本裝備包括了頭燈、三角形手網、青蛙裝和雨鞋。

光是要在這樣的季節裡,讓下半身浸泡在冰冷的海水中,就已經夠辛苦了,更不用說還得頻頻地把手網插入水中,抬起網後再用頭燈檢視收穫,光在旁邊用看的就好累了,實在很難想像他們怎能這樣持續一整晚。

然而眼前的畫面實在太美了,頭燈掃過綠紗網時,同時點亮了網的本體與潮濕沙面的倒影,浪湧浪退間,每次轉身迴旋,每個站定凝神,都是漆黑舞台上的俐落身段。

我們被眼前的景象徹底迷住了,只能呆呆地盯著看,全然忘記一開始決定來這裡的目的。直到遠方傳來了空氣中的爆破聲,海水裡的頭燈瞬間指向了同一個方向,號稱長達420秒的花蓮跨年煙火開始施放了。

煙火一如預期地缺乏主題,於是大家看了幾眼後,又開始隨著浪的節奏進退、俯仰、迴旋。而我努力想要把煙火和漁民們裝進同一個畫面裡,畢竟眼前景象太過魔幻:

陸地上是不知真正意義為何的狂歡浪費,海浪邊是為了謀生而辛勤著的勞動身影。

 

這裡是2011年剛開始的花蓮。

作者部落格:barachi的發病紀實,有更多在花蓮生活的文字與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