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戀30年 劉克襄溼地戀情大告白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愛戀30年 劉克襄溼地戀情大告白

2011年02月17日
本報2011 年2月17日台北訊,林琳、夏道緣報導

劉克襄描述他早期調查溼地的摩托車之旅「溼地是我的初戀,迷戀,也是苦戀!」知名台灣自然文學作家劉克襄昨(16)日在一場「愛地球講堂」中,向社會大眾告白他超過30年的溼地戀情。

劉克襄對苦戀多年的彰化海岸溼地,始終難以忘情。他沉痛的表示,若國光石化要落腳於彰化大城溼地,興建廠區過程中的抽沙,將帶來整個鹿港漁村文化的滅絕。他認為,當蝦猴這個生活於海岸泥灘地的物種的消失,「表示台灣溼地保育完蛋」、「台灣海岸文化完蛋」,國光石化八輕開發案的影響,受害最深的將是「文化」。

早在20年前因面臨彰濱工業區的開發,劉克襄便已投入當地溼地的紀錄與調查,原本預期開發之後,將終結大肚溪口南岸彰化伸港的溼地,卻在最近的旅途車程與菜販的攀談中,發現當地雖持續源源不絕的供應新鮮海產給大都市,但唯獨缺「蝦猴」,細問之下,才知當地人已有團隊在保護「蝦猴」。他表示,令人興奮的是,當在地人開始主動保護蝦猴時,也充份展現了在地環境意識的覺醒。

由於早期受到《寂靜的春天》作者瑞秋卡森(Rachel Carson)的啟發,劉克襄於1982年開始積極投入關渡溼地調查紀錄,從他在溼地剪鳥網救鳥的經驗中,描述當年社會對保育的認知與生態狀況。至2001年台北市成立關渡自然公園並正式對外營運,在他眼中這並非一成功的經驗;他指出,此地雖以保護溼地及水鳥為名而成立,但當年因為缺乏審慎評估設計,而建造出來的大型遊客中心等建築體,加上近期為單車運動風行,而切割水鳥棲地的單車道,這種種設計顯示此處仍是一個以「人」為優先的設計,而不是以「鳥」為優先,值得反思。

劉克襄同時舉出香港米埔溼地的案例,強調保育是與自然和諧不突兀。他介紹中國杭州西溪溼地的案例,此地保有98%的溼地完整度,只開放2%的面積供人為活動,還是以木槳的方式划船進入。這個幾乎與台北市相同規模的城市,有著關渡50倍大的廣闊溼地,且居民相信這自然景觀是杭州最大的自然資產,光是這份自信,台灣就該汗顏自以為超越中國的軟實力,是否還存在。而談到台南七股的黑面琵鷺,他指出台灣的黑面琵鷺因為在地的支持及保育中心的成立,已成功塑造出台灣在黑面琵鷺上的專業與旅遊上的價值和地位,許多國外友人都因此而慕名而來。

他也表示,但並不是每一塊溼地都可以像台南七股如此受到保護,位於彰化大城的濁水溪口溼地,雖然符合《拉姆薩公約》(溼地公約)中的「國際重要溼地」,卻仍將變成高污染的國光石化廠區,而這樣的改變將造成整個漁村文化消失、鳥類棲地生態的不再回復、白海豚的絕種,台灣的溼地保育工作將走回頭路。

劉克襄從自然和人交織的生活、產業、生態,運用他獨有的「襄式」敘說風格,感性、風趣帶出他親身的溼地經驗。現場聽眾紛紛開始發問關於國光石化、白海豚、台灣與國外溼地案例等相關問題,有九成以上的民眾也表示願意參加濁水溪口海岸地的認股行動並實際參與生態工作假期,希望以自己小小的力量來決定對環境的自主權!

策畫單位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信託中心孫秀如主任呼籲,民眾千萬別輕忽個人力量,透過認股行動,就有機會守護白海豚,保護台灣最大的海岸溼地。此外,也鼓勵民眾加入守護行列,參與該會進行多年的陽明山棲地守護工作假期及台南七股護沙工作假期等系列活動,透過體驗而對溼地及台灣土地有進一步認識與行動。

「愛地球講堂」系列講座,是由伊聖詩芳療生活館與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共同主辦,每月將以當月的環境節日為主題,提供從資訊到實踐的完整落實,建立環保的生態度與習慣。本次為響應2月2日世界溼地日,邀請多年紀錄濕地的劉克襄分享「我的溼地旅遊與觀光」。三月份將配合322世界水資源日,邀請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汪中和談「水啊水啊台灣水....」,談論氣候暖化下水資源的挑戰與機會,歡迎大家踴躍報名。詳情可見網站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