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政策矛盾 飲食西化惡性循環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農業政策矛盾 飲食西化惡性循環

2011年05月01日
摘錄自2011年5月1日聯合報台北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全球糧食價格飆漲,加上國內糧食自給率低,凸顯我國休耕政策長期存在的缺失。農委會每年編列超過百億預算,鼓勵休耕與轉作活化農田兩相矛盾政策。台大農經系教授陸雲認為,台灣農業在政策缺乏方向、政府思考模式僵化等因素下,逐步失去競爭力。陸雲指出,農委會以休耕給付措施鼓勵稻米減產,而保價收購措施卻對稻米增產具正面作用,兩者造成龐大財政支出,卻無法調整農業長期生產結構。

政府耗費巨資補助休耕,糧食更加仰賴進口,大量進口養成國民飲食西化的「胃口」,過去國內可自給自足的產業逐步消逝,惡性循環的結果,使得我國農產品更依賴進口糧食,對於提高糧食自給率造成阻力。

綠色陣線協會執行長吳東傑指出,休耕導致農村勞動力崩盤,台灣農業生產系統瓦解。當國內種植成本提高,又面對國外低價沙拉油傾銷,導致年輕一代逐漸習慣西方食物,飲食西化又改變經濟生產方式,農村形態改頭換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