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主辦的「比西里岸‧露營趣」在地青少年培力營隊,在艷陽高照端午節連假(6/4~6)展開,三天兩夜體驗活動,共有20位比西里岸部落青少年參與,跟著部落長輩一同「上山下海」,度過了一個結合阿美族傳統生態與戶外自然探索的連續假期。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於台東縣成功鎮經營環境信託體驗園區以來,已是連續第五年與在地部落合作辦理環境教育相關活動,目的在於落實環境信託的精神:由在地人參與地方的保育事務,並讓山林成為一個人人可共享的美好環境。去年首次辦理在地青年培力活動,青少年和當地耆老學習編織、製作竹子的童玩,並且用影像記錄來介紹部落的故事,得到正面回響。今年再度與三仙社區發展協會合作,舉辦一場三天兩夜的培力營。以過往族人「野外求生」的技能為主要課程,活動內容以傳統生態智慧為主,講師全由在地faki(耆老)或kaka(哥哥)進行指導。
活動前兩天主要以自然山林為主要學習場域,除了學習如何以竹子、芒草搭蓋野外遮雨棚外,也應景地動手採集月桃葉子,學習如何包粽子。此外,部落耆老潘漢武並帶領學員前往阿美族傳統領域踏查,潘漢武表示此一區域是部落早先的傳統領域,早期部落與部落之間就像是國與國之間,資源不可隨便為外人剝奪,為了避免紛爭,部落之間會有領域範圍的共識,各自在所屬的領域內打獵和採集。耆老也提到過往族人一上山就是會在山裡待三天以上,在山上過夜、打獵、採集,可惜此片山區現已成為人跡罕至的林班地,天然林被植林的樹種取代,使得植物種類銳減。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也帶領青少年至台東成功信託體驗園區進行民族植物辨認採集,學習辨認阿美族野外常用的植物,也沿途採集芒草髓心、昭和草及檳榔心等,傍晚將幾種常見阿美族野菜料理為美味佳餚。
除了上山,本次活動也加入溪邊抓魚蝦的課程,許多部落居民也紛紛一起共襄盛舉,摸魚靠的是經驗和技巧,孩子們技術欠佳但是精神可佩,在大太陽底下翻翻撿撿近一個小時,收穫了一些午餐的食材,一同參與的三仙國小老師阿里奧‧亞沃表示,老人家流傳下來的活動是符合生態的,因為只會在下游進捕魚,較大尾的魚和回復力比較慢的生態系統其實集中在上游,而且也會配合時令,在特殊場合才會進行,所以不會影響到河川生態的永續。
這次活動還有一個主軸,就是訓練在地青年導覽解說的能力,培養青少年關懷、分享的能力,參與本次活動的學員表示,「能夠了解野外求生的技巧,晚上跟大家一起跳舞很開心。交到不同的朋友,雖然大家都很累、都曬黑,但是我發覺大家都很開心、快樂」。
在孩子的歡笑與驚嘆中,本次自然探險隊的活動暫告一段落,由熱心保育的地主所捐出的台東成功環境信託園區,終於暫時克服了入園不易的限制,成功地讓孩子在其內度過了快樂的一天。主辦單位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表示,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須從與大自然學習開始,並尊重在地文化脈絡,讓孩子重新認識自然的美好,認識家鄉的傳統智慧,而來自政府、學校以及企業、民間團體之間的合作,更是促成所有理想實現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