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風水】以龍為名-台灣地名探秘 | 環境資訊中心
龍年特刊

【龍風水】以龍為名-台灣地名探秘

2012年01月26日
作者:葉人豪

今年是龍年,在中國的12生肖中龍是吉祥的動物,在風水地理上也很有多關於龍位、龍穴的地點,相傳住在裡面的運氣都會非常好,但我們今天談的不是風水,而是以「龍」相稱的地名,不知道是不是也跟風水脈象有相關聯性呢?

桃園的龍潭鄉從字面的意思看來,就是指有龍出沒的潭水。在龍潭的市中心有一口大潭名曰龍潭大池,相傳這池子水面滿佈菱角,先民稱之為「菱潭陂」;而在潭的南方有一噴泉,泉穴有白石,即使經歷過多次的大旱,但潭水依然維持一定的水量,從不曾枯竭,如果久旱未雨,只要在潭邊祈雨就可以獲得甘霖,因此此潭又稱為「靈潭陂」。

真正跟龍有關係的是相傳有人在某風雨交加的夜晚,行經潭邊時發現潭中有黃龍出沒,因此又改名為「龍潭陂」或「龍潭庄」,龍潭的地名自此流傳下來。另有一說是閩南話的靈與龍相近,所以又稱為龍潭。

苗栗的後龍鎮以前為平埔族的聚集地,屬於道卡斯族凹浪(阿蘭)社的居住地區,「後龍」一詞的由來就取自於原著民社音譯凹浪(阿蘭),原寫法為「後壠」。早在鄭成功時期就稱之為「後壠社」,1812年時稱為後壠堡,民國9年後改稱後壠庄,之後再納入城鎮劃分為鎮。另外,後龍地名的由來也有一說為聚落建立在後方有長條狀起伏的地方,故稱之為後龍。

台中的龍井區以前則稱為「茄投」,相傳是在雍正年間,有林、戴、石三姓墾戶來此開墾而建立的,而「茄投」推測可能是拍瀑拉平埔族社譯音地名。後來於1920年改稱為「龍井」,這是取自於今區內龍泉里的「龍目井」取其頭尾兩字而成,龍目井為區內著名古蹟,根據《彰化市志》內記載:「龍目井,泉清味甘,湧起尺許,如噴玉花。井旁二石,狀似龍目,故名。里人環井居,竹籬茅舍亦饒幽致」。相傳龍目井的泉水源自於一棵老樟樹,早年在彰化建城之時,因為附近都是鹹水,只有此井水質甘甜,因此城廓幾乎都是沿著此井周圍而建。

而龍目井的由來則是因為在湧泉的旁邊有兩顆大石,有如龍的雙眼一般,因而得名。時至今日,老樟樹已不復見,只剩下三棵老榕樹相伴;而龍目井現在也以水泥修造,上面用不鏽鋼網罩住,不見過去的泉水豐沛之象,現在已經變成當地居民泡茶聊天聚會場所。

台南市龍崎區舊時稱為「番社」,「番社」之名是因為早期西拉雅平埔族新港社人遷居於此區大坪、牛埔一帶而得名。早在清朝初年,劃分為「台灣府台灣縣新豐里」,道光年間改為「內新豐里」,直到1920年改制後,取當時較大聚落的「龍船」、「崎頂」兩庄的字首,稱為「龍崎庄」。現為龍崎區。

其實台灣因為對龍的喜好,以龍為名的行政區不勝枚舉,這次只介紹了4個鄉鎮市區,如果加上全台以龍為名的村里,更是有超過50個以上的規模,可見中國人對於「龍」的迷信。

你居住的地方是不是也有龍呢?或許你也可以注意一下,你住的地方名字是怎麼來的呢?

作者

葉人豪

喜歡爬山、走路,年輕時走了一半的百岳,還跟女友一起徒步環島。現在女友變成老婆,是個要顧家但又想到處跑的猶豫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