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綠色學徒之旅】沙漠奇蹟 Kibbutz Lotan的生態之路 | 環境資訊中心
深度報導

【以色列綠色學徒之旅】沙漠奇蹟 Kibbutz Lotan的生態之路

2012年01月31日
本報2012年1月31日以色列,伊拉特訊,特約記者陳婉寧報導

1983年,沙漠之花Kibbutz Lotan誕生

如果你以為沙漠裡只有黃沙滾滾、仙人掌和駱駝隊伍那就落伍啦!在年雨量低於20mm的沙漠型氣候,日夜溫差大,一年四季豔陽高照。這樣惡劣的環境正是以色列猶太民族需要化問題為資源的挑戰。1983年,Kibbutz Lotan因猶太復國主義運動風潮而成立,起源於有歷史悠久的Kibbutz movement,Kibbutz Lotan所在地點位於以色列南端,距離紅海僅有40分鐘車程,由北而南的公路兩側零星分布了十個左右的kibbutz,Kibbutz Lotan就是其中一個。

用廢棄輪胎、家庭廢棄物及當地沙土石塊做成的長椅。(工程進行中) 陳婉寧攝 2.生態堆肥廁所及太陽能浴室的背面設備間。 陳婉寧攝

草創時期的胼手胝足及基於文化宗教因素,吸引許多具有共同理念、來自不同國家的猶太人民群聚至此,而大家又有所共識,希望將Lotan發展為具有更強共同感及社經連結的社群。在沙漠中從零開始,規劃社區空間、教育會所、幼兒園、集體餐廳、宗教會所…等等。硬體空間規劃與農事工作同步進行,起初透過基本農事來養活社區居民及對外銷售,以便爭取額外收入。諸如使用滴灌技術(以最最少量的水來灌溉農作物,水源十分珍貴,以Lotan為例,水源來自深達70m的地下水)種植瓜類,洋蔥,玉米,椰棗、蕃茄、各式蔬菜…等。農產品都其季節性,故kibbutz Lotan的作物選種十分多元,以保持一年四季產收及即市場銷售量。早期之時還有Lotan的居民發現市面上的寵物風潮,因此還有過大量飼養寵物鸚鵡在對外銷售的一段往事。奶製品的出產也是Lotan的重要收入,牧牛及牧羊業在收入中佔最重要之地位。

除了生產面向的自給自足外,宗教生活和社區生活中居民各司其職,擔任不同崗位,有人負責幼教工作、有人負責社工服務、有人負責建築設計、有人負責社區規劃、擔任財務會計工作…等。Lotan內部也設有居民委員會、調解委員會…等協調社區事務的組織。

關於共同經濟部分,各家庭提交工作所得,再由委員會(經由直接民主機制討論選出,所有事務的規章亦同)將各項生活所需的物資分配給各家庭。合作經濟的目的在於,實踐鄰里互助,同過共通的合作及共享實踐及強化彼此間的聯繫互動。Kibbutz Lotan是很嚴謹地建立在猶太主義及精神文化上的,根深蒂固地保有許多猶太的儀式習俗,加入或退出都需要有嚴謹正式的合約簽署儀式。基本上大家會願意聚集在Lotan,某程度也代表了有極高的認同感和實踐行動。

Kibbutz Lotan在漸趨穩定之後,也開始思考極端地理氣候條件下,如何走出一條可長可久的生存之道。這也影響到現階段Kibbutz Lotan的發展方向。

3.生態堆肥廁所區繪製的人類飲食及排泄循環圖。 陳婉寧攝 4.生態堆肥廁所區繪製的堆肥方法說明圖。 陳婉寧攝

沙漠求生記:生態轉型,多元發展

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Kibbutz Lotan從開始認知與瞭解到〈寂靜的春天〉及DDT之後,早期的農事工作還是慣行農法,除草除蟲施肥樣樣來。直到意識到地力水利資源一但耗竭將不復返,加上按宗教上的解釋,有其責任義務友善環境,與沙漠和平共處,發展相關生態技術及科技。

經過決議,所有居民意見一致,既作紙上功夫的研究搜尋,也到處請教實踐執行的作法。就是從此一時期開始,居民引入並學習樸門永續設計,開始嘗試廚餘堆肥、開始踐行有機農業、設計堆肥廁所、廢水回收化身濕地、太陽能廚房、綠建築…。居民與環境生態改善一點一滴地發生關係與進步,直到「做出口碑」,其他kibbutz及海外人士紛紛前來求教及學習。Kibbutz Lotan又因此更加確認當初的抉擇是睿智的。

Kibbutz Lotan也將長期以來的生態規劃作法轉化為教學課程及導覽行程,期待透過對遊客、志工的導覽介紹及來學習者的深入教學,將Kibbutz Lotan的經驗遠播,並期待來者能夠在自己的國家、學校或社區,因地制宜化地找尋最適合在地經驗的實踐方法。

5.假日期間許多遊客到Kibbutz Lotan生態旅遊。 陳婉寧攝 6.Kibbutz Lotan的農產品及建築材料來源之一:椰棗林。 陳婉寧攝

Kibbutz Lotan到底做了哪些實踐呢?在Kibbutz Lotan的Eco-campus、居民住宅區及生態旅遊中心這幾處地方,都有大面積的農事用地,並且遵循樸門永續設計的幾大原則進行管理與照護,如果仔細去剖析農地中的生態系,可以發現一環扣一環的道理關係,這同時也是對外來遊客進行解說的最佳地點。農地中種植的所有作物豐富多元,提供了Kibbutz Lotan一年四季的作物需求與香料和花草茶葉。

7.用廢棄輪胎、家庭廢棄物及當地沙土石塊做成的野餐桌。 陳婉寧攝住在Eco-campus中,一早起來想要喝薄荷茶,只消到園裡摘取草葉,熱開水一沖就是新鮮在地的花草茶,還有許多不知名的草葉,總是盛滿妝點每頓餐食。園裡還有洋蔥、大蒜、蕃茄、地瓜、馬鈴薯、胡蘿蔔…,過季或枯萎的作物繼續用作新生菜園的肥料,與整個社區的廚餘一起發揮效用,或者直接成為堆肥完成的土壤重獲新生、或者層層疊疊再化作菜園的基底。

當人們把排泄物用珍貴的水資源沖刷遠去,不久的將來,水資源絕對不足以奢侈地用來清理排泄物,海洋資源也絕非繼續承受處理污水。單向循環的圓就像一條破裂中斷的水管,資源不斷耗竭。而菜園內的循環是一生生不息、完整的圓,沒有任何能源或食物被浪費,食物進入人體經消化後又排出成為食物的肥料。

建構一個自給自足,生態循環不止的社區,這就是Kibbutz Lotan所強調的,農地是緊密地與社區生態結合在一起的,居民的排泄物用作堆肥使用,其餘廢水則中水再利用作為灌溉及復育生態濕地使用。

8.正在講解太陽能鍋如何使用。 陳婉寧攝 9.用廢棄輪胎及當地沙土石塊做成的稻草泥磚爐,正忙碌於烘烤pizza。 陳婉寧攝

Kibbutz Lotan所關注的工作,絕不僅止於滿足社區需求而已,在沙漠中復育生態濕地對每年有近500種鳥類經過Kibbutz Lotan具有十分重要的棲地意涵。Kibbutz Lotan位於歐亞非三大陸交界處,具有豐富的鳥類資源,使用社區廢水回收系統灌溉與創造生態棲地,年復一年成效顯著,並為Kibbutz Lotan打下鳥類生態觀光及教育的基石。透過這些生態資源,Kibbutz Lotan致力於環境教育及更多地透過各種專案將自然環境及樸門永續設計、生態住宿體驗作為平台,促進以色列、巴基斯坦、約旦三地年輕人及孩童對環境與和平之認知,可以說是一舉數得。

生態旅遊目前佔Kibbutz Lotan收入的12%(其他類別收入分別是:24%對外出售奶製品、21%居民至附近城鎮工作所得收入、9%農產品銷售收入、9%社區內出租房收入3%、Kibbutz Lotan新成員的相關收費),Kibbutz Lotan的生態旅遊在以色列國內頗受好評,也吸引許多海外遊客及教育團體前來參觀學習。

獨有的生態空間營造實踐,吸引世界志工取經

當你驅車進入Kibbutz Lotan,絕對會被Eco-campus長的不按牌理出牌的建築模樣嚇一跳。不過這裡長的奇形怪狀的建築物或公共空間也是有其玄機的,樸門永續設計理念也延續到建築空間規劃上。在公共空間諸如:候車亭、孩童遊戲場、涼亭、生態旅遊辦公室、咖啡廳、Eco-campus宿舍區…等等,都是透過志工及社區居民共同合作打造,完全打破建築專業擺第一的思維。

10.每年吸引大量多元的鳥群停留,賞鳥基地成為熱門的生態旅遊景點。 陳婉寧攝 11.中水回收的設計而成的生態濕地。 陳婉寧攝

參與式營造是Kibbutz Lotan的空間特色之一,同時又訴求使用在地材料,大量使用沙漠地區的石塊、沙土、砂石及稻草稈、椰棗葉做為建築材料,使仰賴外部建築資源量減到最少。同時這又是人人可上手的建築材料,讓共同營造簡單可行,老少咸宜。建築設計在晝夜溫差大的沙漠中,需要隔熱也需要保暖,將建物能耗在滿足生活所需的前提下減到最低。

所有入住訪客都需要配合每日登記房屋溫度及能耗記錄,這樣的紀錄已經持續進行四年之久,用以監測建築物實際能耗,並做為能源教育資料使用。

Kibbutz Lotan內隨處可見太陽能鍋設備、太陽能洗澡間、生態堆肥廁所、稻草泥磚爐、廢棄輪胎做成的桌椅及鍋爐(廢棄輪胎在以色列送到回收場需要收費,所以許多輪胎商十分樂意將廢棄輪胎送往Kibbutz Lotan做為建築材料使用,反倒能省下一筆可觀費用,而這些看是廢棄物的輪胎,在Kibbutz Lotan又重獲新生)…等,這些設備可不是像博物館一樣擺著好看,而是頻繁提供居民、志工及遊客使用。所以Kibbutz Lotan常常出現各角落的太陽能鍋爐忙碌地烹煮食物及下午茶,可是十分熱鬧哩!

12.廚餘堆肥製作體驗。 陳婉寧攝 13.生態堆肥廁所的教學說明區。 陳婉寧攝

這樣低能耗空間設計的可貴經驗,Kibbutz Lotan也將整體建造過程及注意事項、材料選用、能耗理論都規劃為實際可操作的課程,將理論及實務、生態社區整體設計為長期(七周到五個月不等)課程,讓更多有意者學習,期待友善環境的種子也能在各國開花結果。

※ 作者以色列之行感謝2012雲門舞集流浪者計畫支持
※ Kibbutz Lotan官方網站 http://www.kibbutzlotan.com/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