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高雄大林埔農田變成工廠;20年後,煙囪林立、火燒不斷。是什麼原因使得今日生活變得如此不同?
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李根政昨(11日)在台北以「環境問題的根源與解決之道」為題,分享自己多年來對台灣工業污染、民眾對環境意識的觀察。
他從高雄成為台灣最污染地區,談到區域隔闔的嚴重,導致其他地區並未從高雄污染經驗得到啟發,就連多數高雄人對這些污染也沒有意識。李根政認為,如何加強民眾對話,是未來台灣環境變革的希望。
台灣工業發展始於50年代,造就國民所得提升,李根政提到當時流行一句話:「台灣錢淹腳目」。大量農村人口移到城市,離鄉、思鄉的思緒變成流行,大家樂、電子花車、脫衣舞秀,都始於那個年代,台灣社會價值發生很大的翻轉。
而大高雄也因緣際會成為台灣重工業的起源。1968年高雄有了第一座中油煉油廠,第二座、第三座都在高雄。大社、仁武石化工業區、林園工業區、大發工業區、中鋼第一座高爐、90年代第五座輕油裂解廠都陸續在高雄落腳。
後勁五輕污染何時了
高雄民眾飽受中油煉油廠污染之苦,1983年甚至發生居民點蚊香爆炸事件,於是當1987年宣布要蓋五輕時,後勁居民都站出來抗爭。1990年9月13日前行政院長郝柏村夜宿後勁,後宣布高雄煉油廠25年遷廠抗爭才暫息。而這25年來後勁居民沒有忘記政府這個承諾,民國104年一定要求政府實現諾言。
這20多年來,高雄煉油廠污染、爆炸事件不斷,走在高廠附近,到處都有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管制區的牌子。但工廠附近就有農田引地下水灌溉,李根政訪調時問農民:這些菜賣到哪?農民說:賣到台北啊。
2011年11月9日還爆發高雄煉油廠違法處理廢水。而就在4月6日,又發生丁二烯工場塔槽發生大火事件。
林園 悲傷之地
林園工業區設立讓高雄的水岸城市消失,1998年爆發林園事件,廢水溢流、魚蝦翻肚死亡,當時政府賠償林園居民12億7千萬,而這筆賠償金也埋下林園當地的矛盾情節。李根政說:污染不但影響環境、也污染人心。
當地就出現許多人以環保為名抗議,從廠商那拿到不同利益,而廠商也學會拿錢處理問題,導致林園三輕擴廠時只有少數人反過,最後環評有條件通過。而據透漏,工業局最近針對林園所做的健康風險評估,已超過可接受範圍。
而林園因補償金而衍生出的居民情結,讓有些想協助的環保團體怯步。這讓李根政感觸很深:反對力量要成功,要有自然資本,否則就要像後勁這樣,有宗教、人文力量支撐,否則未來只會愈來愈糟。
台塑仁武廠污染超標30萬倍
而在仁武工業區內的台塑仁武廠位於後勁溪兩岸,海洋科技大學教授林啟燦多年採樣,發現廢水在經過台塑仁武廠之前未含有機化合物,但一經過就有,且超過歐美標準上萬倍。後來環保署去查也發現地下水污染超標30萬2千倍。
後勁溪流域下游有1390公頃農地引水灌溉,農民說10多年來污染一直很嚴重,引這種水灌溉的農作物吃下去有沒有影響?官方都說安全無虞。但如果你問民眾,要吃台東無污染的米、還是化學濃湯種的米,民眾會如何回答?
潮寮 台灣的第三世界
大發工業區污水處理廠旁有潮寮國中、國小,多年前發生潮寮空污事伯環保署只找到七家可疑兇手,但之前沒有學校去談工業污染,平常也沒有防範作為。
李根政說,高雄工廠密度、空污、土壤及地下水污染、二氧化碳排放都第一,但這些數字連絕大多數的高雄人都不知道。他剛從金門搬到高雄時,半夜經常被臭醒。搭車從楠梓到高雄市要掩著鼻通過,但他卻發現沒人有感覺。
高雄在夏天時還看得見柴山,但秋天經常發現柴山不見了。李根政騎單車上班,經常看見小朋友在空氣污染嚴重的戶外玩,一查環保署網站,經常都是空污必須警訊的日子,環保署在網站提醒民眾防範,但如何防範?
區域經驗為何無法被理解?
李根政說,高雄的污染是台灣人發展的共同經驗,理應藉由高雄經驗去思考未來要往哪去。但接下來雲林人歡迎六輕,且在營運10後污染快速增加。然而接下來彰化人歡迎國光石化,為什麼一個地區的污染無法給其他地區經驗?
李根政分析,有很大的原因是教課書都不提這些土地發生的問題,環境運動需要台灣社會文化長期的耕耘與改造,要更多人投入才有機會翻轉。
「我們常自以為大家都知道這些污染,但實情並非如此。」地球公民基金會的志工在展示會場所做的問卷發現,近九成的參訪者沒有接觸過環保團體。這讓李根政察覺,環境意識的提升需要長期社會對話。
「所以我們試圖透過藝術,以一種貼近生活的姿態來談論環境,亦即一個與我們每日朝夕相處的場域-「家」,帶領觀者從其觀察、檢視我們所生存的空間。
※ 同步刊載作者部落格「環境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