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界一貫支持能源價格合理化來督促企業和人民節能減碳,但馬政府這次的油電雙漲卻未得到大多數環保界的認同,這正是馬英九不敢在地球日與環保團體見面,沒說出口的理由。如果油電雙漲是因為課徵能源稅,同時整合現有隨車徵收的汽燃費、牌照稅等稅費,並調降所得稅、補貼中低收入、鼓勵大眾運輸等配套,這樣的「碳減稅」才是真正節能減碳、且讓人民有利可圖的油電雙漲。馬英九遲遲不願兌現能源稅的環保支票,卻為了中油和台電虧損而漲價,又拿節能減碳來當擋箭牌,反而令人氣憤「吃人夠夠」!
台灣不是產油國,卻以東亞最低油電價格作為政策目標,在全球化的世界,本來就不對,也不可能長期維繫。台灣和競爭對手之間的能源價格差異,剛好給了一個產業結構轉型的政策空間,兩年多前賦改會能源稅版本,大約是用十年的時間把稅率緩步調高到韓國目前的水準,已經是非常厚道的作法,卻在裕隆汽車嚴凱泰等「馬友友」大老闆的高聲反對下夭折。這次油電雙漲,徐旭東說「過去我們都像被寵壞的孩子」,若是指這些資本家倒是沒錯,不談台電對民營燃煤電廠的長期保價收購,以售電成本高於工業用電平均價格計算,台電對工業用電近五年來的補貼(2007~2011),就超過2340億元,這才是台電虧損的主要來源。
徐旭東說「誰叫我們選舉的時候選票比較少」,但工業界的政治壓力顯然比人民的反對聲音強大,經濟部能源局,到現在還未依照能源管理法修正案(這可是馬政府得意洋洋的政績),公佈能源效率強制標準。以國內電弧爐煉鋼業、水泥研磨業、電子業來看,其平均耗電率,都比國內技術最佳值高出兩成以上。偏低的工業電價,讓高耗能產業不思節能和轉型,繼續賴在台灣擴產,這才是國光石化爭議的源頭。那些到現在還反對工業用電調漲的工商團體,說漲電價會喪失競爭力,真是得了便宜還賣乖。
漲工業電價不漲民生電價,其實就能逐年弭平台電虧損缺口。從平均價格來看,台電的民生用電售價(每度2.94元)高於帳上平均發電成本(2.82元),發電成本又高於工業用電(2.45元);在從量來看,工業用電量大約是民生用電的三倍(一年約1240億度:434億度),各佔全國發電比重的53%、18%。移除不當補貼,是走向社會公平正義的第一步。
可以稱作「碳減稅」的課徵能源稅、降所得稅,對一般人其實也很有利,生活越環保退稅效果越大。在歐洲的實証經驗,因為以價制量的效果,家戶的總能源支出(附加能源稅的油電價X謹慎使用的油電量),許多人是減少的,而且到了繳所得稅的時候,還能再次享受降稅的好處。能源稅不能變成政府增稅的手段,所以理論和實務上都採行租稅中立,左手(能源稅)徵到多少、右手(所得稅)就要減多少,能源效率高的企業也能得到減稅的鼓勵,而因為中低收入戶繳的稅金比較少,則必須同時給予特別的補貼,以避免額外增稅(能源稅)的社會不公。最近,身障團體指出,因為使用維生及移動工具的必要性,難以承擔電價大漲,若是能源稅的制度,我們便可討論該給予多少的補貼,但現行的油電雙漲,就不容易擴編政府支出預算。
能源價格合理化,的確可以樹立領導人的歷史定位,但要讓人民願意接受油電雙漲,應該採行能源稅的碳減稅,大多數的環保團體都會全力支持,我們在街頭演講能源稅,短短幾分鐘都能讓民眾接受、支持。捨此正途,而馬不停蹄地參訪綠能廠商,找純粹受益者來為油電雙漲背書,實在很沒說服力,又落人圖利的口實。
本文轉載自為地球嗆聲-潘翰聲